抓紧时间 野蛮生长
【时间管理黄金法则】读后感
这本书是自己刚刚到北京的时候看的,那阵子从上一个公司辞职在家想了很多,最后发现一直没有很好的时间管理的概念,导致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总觉得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可以创造出比现在更大的收益,也认识到了人生当中不懂阶段时间价值的重要性。倘若在我这个年富力强,有体力有精神的年纪不能好好的把握自己,简直是人生的一大遗憾。所以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时间管理的电子书,坐地铁的时候看一看,对于日常的工作生活还是有一定规范意义的。
看了之后觉得这类书的道理讲的都差不多,也的确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方法,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忽然想起在开课啦工作的时候,张磊还送过我一本【暗时间】,大致上讲的也是这些内容,自己当时也是看的津津有味。可见我对自我提升的愿望还是很大,也的确在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吧。
书中很多都是有关经济学的东西,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时间的利用问题。比如作者说到,一项任务,做到80%可能不会花费我们很多的精力,但若是从80%到90%,就会比原来更加吃力了。若是想把一件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达到100%的满意,那我们为了最后那1%而付出的时间精力是相当大的,边际成本递增。如果前些年我看到类似的内容,则会觉得作者在教人平庸,如果一件事情无法做到极致,那意义何在呢?但现在看到这种观点,也觉得很有道理。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极致,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一定要把它放在对自己最有意义的事情上,如果找到那件对自己来说很有意义的事情,能把它做到尽善尽美的100分,付出再多的时间也是值得的。这就是典型的中国人的思维吧,为自己有这种想法感到窃喜。
对于那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我们当然可以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把它做的更加完美,这些内容书中也有提到,但是看的过久我已经不记得具体是怎么说的了。道理和重要紧急原则是一致的,我们可以把生活中的事情按照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和不重要不紧急的原则划分,把时间精力先后投入到这几类的事情中,以寻求个人效益的最大化。仔细想想也是经济学的思维,可见经济学原理也不是白学习的呀!窃喜。
不论是在纸上写东西还是在电脑前码字,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我的确会很开心。也会时常想到之前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有了进步就会给自己一个肯定。之前听魏书生先生做报告,他说会要求自己的学生写日记,觉得每天能安安静静地坐下来进行自我反思,拿出纸笔把想法写下来,任脑中的思想随着笔尖流到纸上,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当他当上实验中学的校长了,就要求全校的学生都要写日记,后来他当上了盘锦市教育局的局长,这个好习惯就影响了整个盘锦市的莘莘学子。一年前听完了这场报告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要求每天写日记是魏书生要求的啊!感谢魏老师培养了包括我在内的广大学子的一个好习惯,让我学会了和自己对话,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至于在人生道路上太孤单和迷茫。从初中到大学毕业之前,虽然不是每天都写,但每到有情绪的时候,就会写一些自己的想法,写一些秘密,或者鼓励自己,或者诉苦,或是自恋。前前后后攒了七八本日记,放在家里怕被我妈偷看,就用胶布死死的粘住,后来还是不放心,就都扔垃圾桶了。扔之前翻看了好几遍,脑子里回放着我青春期将近十年来自己的想法和故事,一个普通懵懂少年长大的心路历程。确实有些不舍得,不过当时问自己还留着这些干啥呢?发生过的事情虽然不是样样都记得,但都已经成了我的血和肉,想扔也扔不掉,记得的自然会记得,不记得的也无需怀念了。
那一刻觉得自己长大了。
现在毕业工作了,这个习惯仍然保留。书中正好也提到了写日记和冥想,每天为自己空出一段不被打扰的时间进行冥想,把脑袋放空,看看什么想法会自然的涌现出来,天马行空之中往往可以找到很多答案,实践之后也的确行之有效呢。
刚才说到日记,感慨时间过的真快,感慨自己在偶然自我肯定和自我怀疑中跌跌撞撞的走过来,想做什么事情偶尔会害怕自己还没那个能力,造成拖延。偶尔也会信心爆棚,告诉自己干就完了其余不管。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有两个,十年前和当下,过去的已经不能重来,不如好好把握当下。勇敢的面对自己和周遭的一切吧。
抓紧时间,野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