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教育-家庭篇家庭教育新观念

“别人家”的孩子,是如何培养的

2020-02-28  本文已影响0人  本华

“别人家”的孩子放学回家后,会自己认真地写作业,家长也不用“冒着心梗的危险”检查订正;能认真坚持兴趣爱好,并懂得为自己的成长负责任;家长与孩子也有和谐的亲子关系,不用大发雷霆,也没有沮丧和误解。

这些“别人家”的孩子,其实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极强的自我驱动力。那么,到底什么是自我驱动力?

自我驱动力,简单来说,就是自己告诉自己“我要做什么?”,然后自己激励自己去实现目标,获得想要东西的一种心理能量。

这句话看似简单,想要做到很不容易。因为人都有惰性,都有拖延、偷懒的弱点,所以能够真正拥有很强自我驱动力的人不多。

——以上内容来自知乎《自我驱动力到底是什么?》

什么决定了自我驱动力?

对于这一问题,李笑来老师在《财富自由之路》一书中的观点非常明确,两个字“刚需”,进一步讲,是“正确的刚需”。

人的刚需,一方面,是指人天生的原始欲望,活下去的本能动力。比如人类的基本需求,就像吃饭、睡觉一样。

另一个方面,则是建立在个人价值观之上的“正确”刚需。这里强调“正确”是因为,如果顺着人类的天性,那么懒惰是刚需,贪婪是刚需,嫉妒是刚需...“七宗罪”里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刚需。

与“正确的”刚需密切相关的,是人生的3个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和“我要到哪里去?”。显然,前面两个问题,实际都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回答第3个问题。

而“到哪里去?”这个问题虽然看似简单,却是一个人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对个人命运所做出的重大选择。价值观是什么?最通俗、最有效的定义是无非是

>>> 知道什么好,什么不好,什么最好

>>> 或者,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什么最重要

所以到这里,决定自我驱动力的逻辑链条,已经呼之欲出:

>>> 个人价值观,决定了个人认为什么最重要

>>> 什么是最重要,决定了人生中的“正确”刚需

>>> “正确”的刚需,决定了个人的自我驱动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驱动力

与成年人不同,孩子们还没有长大,个人的价值观也还没有成型。因此,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他们个人价值观的树立,需要家长潜移默化地进行引导。

《自我驱动的孩子》这本书的两位作者,临床神经心理学家威廉·斯蒂克鲁德(William Stixrud)与教育专家内德·约翰逊(Ned Johnson),提出家长们可以这样做,来培养孩子的自我驱动力:

1.成为孩子的顾问,而不是老板

孩子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要告诉孩子自己愿意提供帮助或者给出建议,但是问题还是要尽可能孩子自己解决,困难他们自己克服。

成为顾问,就意味着彼此是合作的关系,为对方塑造安全感,培养主动性,而不是事无巨细地管控。

价值观之一,孩子是他们自己的老板,家长不是。

2.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

让孩子们尽可能多地自己做决定,来处理生活中各项的问题,而不是苛求孩子完美地做好一件事情。

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意味着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价值观之二)

3.多问孩子,问题出在哪里

当孩子遇到问题或犯错时,要带着同情心去倾听,问问他们自己觉着问题出在哪里,同时为他们提供可能的引导或建议。要避免的是,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建议。

人生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价值观之三。

4.不要给孩子制造焦虑

孩子们在轻松的状态下会有很强的控制感,而控制感正是形成自我驱动力的关键因素

因此,家长要处理好自己的焦虑、内疚或愤怒,不要过于情绪化。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们不要表现得比他们更难过,更苦恼。

5.让孩子感受“心流”

在真正喜欢的事情上做到最好,并将这种积极的体验延续到其他事情,这就是心流。

孩子可以通过积极参与自己喜欢的事情来产生自我激励,家长需要支持孩子对兴趣爱好的深层次追求。

6.让孩子学会准备plan-B

你问问孩子,“如果事情没有按你希望的方式发展,你的备用计划是什么?” 有一个备用计划,能帮助缓解压力,孩子也就更有勇气继续朝着目标迈进。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练习寻找灵活解决方案的技能,这能让孩子更有韧性和自信,去驾驭混乱和不确定性

“别人家”的孩子背后,是家长们对自我驱动力的深刻理解,更是具有极强自我驱动力家长的言传身教。一句话,别再羡慕别人家有什么样的儿子或女儿,用心教育,陪伴成长,自己家的孩子就是最好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