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福建省民俗

闽南男子图鉴

2018-12-03  本文已影响0人  尚小又

文/尚小又  图/网络

闽南是中国目前传统文化和习俗保留较为完整的地域,注重家庭,拥有信仰,重视文化。

那闽南的男人是怎么样子的?

大男子主义的典范

除了大男子主义,我想不到别的词。。。

历史的因素、环境的影响、群体的意识,使闽南的男人,将骨子里流淌着的大男子主义的血液表现得酣畅淋漓。

说优点,他们顾家、有主见、勤劳、踏实、肯吃苦。说缺点,他们固执、爱面子、不懂得体贴。

在闽南地区多数的家庭里,男人依旧是家里的顶梁柱。

一些靠田吃饭的地方,男人承包了农田里的重活,而靠海为生的地方,男人们则负责出海打渔,大部分的女人则留在家里照顾长辈和子女,有一些跟着丈夫出去干活的,也只是帮男人的忙。

由于闽南的男人担负着养家的责任,他们在家里便自然而然地拥有着最高话语权,即权威性,男人在家庭的地位稳固毫不动摇。

对女人来说,无论再强大,遇到重要的问题需要出主意的时候,仍需要求助于自己的老公。而对小孩来说,妈妈的十句话,百句劝也抵不过爸爸的一个眼神。

在家里,没人敢忤逆权威的命令,他们说一不二,甚至有些固执。

闽南的男人,在外一条“龙”,在家便成了 “虫”,一只大懒虫。

他们在家里基本不碰家务,女人回家后需要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忙前忙后,而男人只知道“翘脚”。

以我家为例,长这么大,我爸做过的家务用手指都数的出来,连自己每天换洗的衣物,他都要指挥我妈,我或弟弟去拿。记得有一回,我跟妈妈有事中午没回家,我妈早早就把饭菜给我爸备好了,他只需热一下就可以吃,可他却饿着肚子,躺在沙发上,等到两点多我跟妈妈回家弄好才吃。

闽南的男人之所以各个都是大男子主义的性格,除了家庭分工的不同外,还有就是闽南地区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情结。

宗系血脉延续的对象

十分注重宗族观念的闽南地区,男人是宗族和家庭延续的对象。

闽南地区特别在意婚姻的“嫁”、“娶”。男子娶了老婆,给家里添香火,而嫁出去的女儿却如同泼出去的水。为了延续宗族血脉,在计划生育时期,许多头胎是女孩的家庭,夫妻两人双双远离家乡,在外面“偷生”,直到生到男孩才回来。

这种现象在乡下尤为明显,早些年我们村,很多家里有三个或以上女孩的家庭,都是为了争取生到男孩,很多家庭养不起那么多的孩子,便会把中间的女孩子送人或者寄养在亲戚家。

除去有幸得到男娃的,那些没钱交罚款,又不忍心把自家闺女送人,只生了两个女孩的家庭,便需要其中一个女儿招婿。入赘过后所生的孩子跟女方姓氏,入女方族谱,担起赡养女方长辈的责任。

对于闽南的男人来说, “入赘”是一件有损颜面的事情。我身边许多家里没有男孩的女性朋友,在谈对象的时候都需要跟对方确认是否同意入赘,或者“两头住”,将来生的孩子是否同意跟女方姓。可这些条件,在文明的现代,仍是许多情侣不能走到最后的阻碍。

神明祭拜的“头家”

有史以来,闽南男人的地位都是高于女性。

从闽南话中男女的叫法“查甫”和“查某”就可以看出。“查甫”中的“甫”指的是唐朝时期杜甫的“甫”字,这是一种从先贤名字中得来的尊称,而“查某”中的“某”,有着“某某”,随意的意思。

从闽南地区的各种宗教活动中也可以看出,男女地位的差距。

向来注重宗教信仰的闽南,除一部分信奉基督教、伊斯兰教外,大多数的群众都信奉佛教与道教。

他们祭拜天地公、妈祖、保生大帝、观音、大众爷、祖师爷、祖先先烈……,并且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相应的集会活动,神明会在特定的节日出巡,信众会组织一起去进香。

虽然所有的拜拜基本上都是由女人参加,但各种活动的进行中,根据所信奉的神明处订立的规则,从所有信众家庭中抽签选出的“头家”(组织者和管理人),永远属于男人。在某些祭拜祖先的仪式上,也是只允许男性参加。


各种传统文化与观念保留较为完整的闽南,有它别开生面的魅力,却也造就了闽南重男轻女的思想,养成了闽南男人大男子主义的性格。

但不可否认,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大部分的闽南男人都十分的顾家,他们全身心地努力工作,也都是为了家庭。

更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思想的转变,那些腐朽的观念正逐渐被丢弃。

在过去很多年,许多家庭的女孩子都不能够拥有和男孩等同的教育条件,早早出去打工,挣钱,到了一定年龄便结婚、生子。

那些很少做家务的女孩子会被说“娇生惯养”,那些花大笔金钱和精力给女孩子最好教育的家庭会被说浪费金钱,因为女孩到了年龄就要嫁人,所有的付出都得不到回报,那些没有生男孩的家庭会被人说闲话,会遭到长辈的责难。

记得当年跟我一起同在市区中学读书的几位女同学,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悟:“感谢爸妈不顾村里那些闲言碎语,辛苦供我们读了这么多年书。”

现如今,越来越多出人头地的女孩子,宗族与血脉延续思想的淡化,那些“重男轻女”的观念也在慢慢地削弱。记得我爸在邻居第三胎喜得贵子的时候说过:“现在又不是过去,需要生男孩割稻子。”

可是,也有许多的特色文化与活动也正在慢慢地消逝,这让人觉得惋惜与彷徨。

愿那些糟粕渐渐被摒弃, 希望那些富有特色的地方风土人情,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