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白教育

【小学】学前班,到底应该让孩子学些什么?

2018-08-02  本文已影响15人  大白0928

如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很流行让孩子上学前班,生怕孩子跟不上输在起跑线上。对于家长们争着让孩子上学前班的行为,我是十分理解的。假设,有60%的孩子,有上学前班,剩下的40%里面,又有15%的孩子是父母有能力有时间教他们读书的。这样,剩下的25%的孩子,在开学初会相对吃力,一方面他们要付出比其他孩子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来追赶其他孩子,另一方面,可能还要承受来自老师和家长施加的压力,比如老师的不重视,家长的盲目比较等。

宝宝心里苦

我认为,学前教育是必要的。但是,绝对不是就拿着数学书、语文书,来提前教孩子那些书上的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引导孩子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得语文者得天下”的时期,已经到来了。曾听过这样一句话,“语文水平,在小学和初中时基本定型了,高中不会有太大变化。”且不论这句话的正误,至少它告诉我们,要想有较为优异的语文成绩,必须要从小抓起。爱看书的孩子,语文成绩不会太差。所以,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家长可以做何努力呢?首先,家长应该起表率作用,在孩子面前,多看书少看手机,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其次,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家长有精力有能力的话,可以去探索去试验,如能力和精力有限,不妨去了解一下哪些机构有着重于训练孩子阅读能力的课程,让孩子去学习体验,这样或许更有效果更有针对性。

2、循序渐进,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不无道理。理解能力强的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感觉更轻松、愉悦。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小学,乃至幼儿开始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理解能力是不同的,教师(家长)应该在平常的教育中,循序渐进,用适合孩子年龄段的方式,进行讲解和引导。另外,对于古文、诗歌以及《弟子规》等经典,如果孩子暂时还不能理解,不妨先背下来,待以后慢慢领悟。

3、创造环境,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能说会写”是孩子今后生活、学习、工作的利器。众多科目中,语文、英语,尤其需要语感,在有语感的基础上,辅之以必要的技巧,取得良好成绩便是水到渠成的。但是,良好的语感,绝不是想要就有的,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培养孩子的语感,家长可以这样帮助孩子:鼓励孩子敢说、多说,平常多和孩子聊天说话,带孩子去串门,让孩子有机会接触更多人;多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很好途径,比如家长可应该鼓励孩子敢读、多读,孩子当小老师,家长当观众。当然,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陪伴方式,但请相信,坚持定会有成效。

4、从小事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挫折容忍度”。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习得性无助效应”,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文后附“塞利格曼的小狗实验”,以便读者更好了解“习得性无助效应”)。在工作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总在某项工作上失败,总在某次考试中失利。试想,如果自己很长一段时间保持单身,你是否会判定孤独是生活的常态,并且拒绝和别人过多交往?由于一直遭受挫败,所以否认努力的意义,放弃付出努力,甚至对自己产生怀疑和失望,进而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其实,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射。我认为,“习得性无助效应”在教育上有巨大的价值。其中之一,就是要培养孩子的“挫折容忍度”。就拿厌学这个现象来说,压力大是很重要的原因,但绝不是唯一原因,至少我觉得“挫折容忍度”也是一个应该被考虑的因素。学习中,孩子会遇到各种挫折,比如繁难的课业,考试失利,老师的误解,同学的排挤等。如果孩子没办法应对这些挫折,产生厌学情绪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挫折容忍度”不是那么好培养的,别说是小孩子,就是我们很多的大人也都不好意思拍着胸脯说自己有足够强的抗挫能力。既然如此,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培养“挫折容忍度”?一方面,家长要认识到,“挫折容忍度”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个过程,只是这个过程或长或短,或难或易,这需要结合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就好像在学游泳一样,不是一开始就把孩子推到成人游泳池里挣扎,认为孩子能活下来,就是学会了游泳,这不是教育!!!正确的做法是,从儿童泳池开始,先教他不怕水、闭气、打水、换气,这样以后,孩子才能学会游泳。所以,挫折容忍度的培养应该由小挫折开始,而且一定是孩子已经可以接收这个挫折了,才可以再继续给他更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家长不仅要舍得让孩子受挫,还要知道让孩子战胜挫折。如果我们让孩子不断地、成功地解决我们交付给他的小挫折,这些小小的成功经验将大大地帮助孩子拥有日后面对困难的坚强心态。所以,各位老师、家长,有很多小事,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做得比孩子好,比孩子快,就把事情捡起来做,这样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机会。没有这些小学习,孩子是做不了大事的。家长认为觉得现在的孩子普遍没有什么抗压性,我倒不认为这是孩子的错,我觉得是家长的问题,现在的家长真的对孩子保护过度了。


习得性无助实验:塞利格曼的小狗实验

多年前,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找一条普通的、未经训练的、不那么走运的狗狗。

塞利格曼的小狗实验01

把它放在一个它如何都逃不出去的笼子里。

塞利格曼的小狗实验02

让它听蜂音器发出的声音,然后电它,让它痛苦万分。

塞利格曼的小狗实验03

它拼命逃,却怎么也逃不掉。

塞利格曼的小狗实验04

一次又一次对这只可怜的动物重复同样的步骤,最后,狗狗不再试图逃跑。

塞利格曼的小狗实验05

门开了,它抬脚就能逃离这座地狱,但它不再逃。

塞利格曼的小狗实验06

对于这件事情,狗狗形成了自己的、几乎是无法改变的看法。

塞利格曼的小狗实验07

不断探索和尝试,并接受成功和失败,是孩子成长中必经的阶段。是孩子的世界里,父母和老师都是他们成长的路标。如果孩子眼中的父母和老师都是挑剔指责且不爱他们的,那他们的世界就真的如同天塌了一般,如此,他们还能是积极和勇于探索的吗?请多给孩子包容和鼓励,千万别让他们体验习得性无助,让孩子多体验习得性有助吧!

(习得性无助实验来源:多年前,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