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家

语用——交织在文本解读与语用实践中的学问

2017-06-05  本文已影响101人  静静老师

本学期阅读了《语用—开启语文教学之门》这本书,在阅读过程中总结出了语用教学的基本方法——在发现、感悟、模仿、类推、创造等积极语用状态下感受语言魅力。学以致用,这一发现让我对《棉花姑娘》这篇课文的设计有了新的灵感,并以此方法做了文本解读和设计。非常有幸,这学期因为参加教学比武大赛,得以将这节课反复磨砺,也在理论与实践的对照中有了更多的收获。

本课的语用教学点有:

句子一“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这句话作为课文的第一句话,一下子就把棉花姑娘被蚜虫残害的境况给说得非常形象生动。“许多”“可恶”这两个词是重点。

设计构想:1.出示蚜虫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蚜虫的特点。2.出示棉花姑娘生病的样子,说一说她看起来怎么样?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想想棉花姑娘生病时的感受。3.是谁把棉花姑娘害得这么惨呢?怎么样的蚜虫?出示短语“可恶的蚜虫”,让学生来做棉花姑娘,叫一叫这“可恶的蚜虫”,在朗读中体会蚜虫的可恶。4.生活中还有什么让你也想用“可恶的”来叫它?5.这样可恶的蚜虫只有一两只吗?通过图片体会蚜虫有“许多”。6.出示完整的句子和去掉“许多可恶的”句子,对比朗读,体会加上这两个词语更能让我们感受到棉花姑娘的可怜。

句子二“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这一句话全文共出现了三次,分别是棉花姑娘对燕子、啄木鸟、青蛙的请求。这句话看似简单,但一个“!”却表现出了棉花姑娘焦急、盼望和高兴的心情。同时,即使这样焦急,“请你”这个请求句式的反复出现,却表现出棉花姑娘仍然很有礼貌的形象。

初次设计构想:1.棉花姑娘盼啊盼啊,她盼来了哪些医生呢?请你找一找,把这些医生的名字圈起来。2.棉花姑娘是怎么请求这三位医生的?请你找出棉花姑娘对它们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3.出示句子,从棉花姑娘说的这三句话里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是一样的。4.出示把感叹号改成句号的句子,让学生比较,哪一句更好。体会感叹号在这里表现了棉花姑娘的焦急。5.观察三幅图,看看棉花姑娘有什么变化。(棉花姑娘的脑袋越来越重,叶子越来越黄。)6.请三位学生分别读读棉花姑娘说的三句话,其他学生评价。体会棉花姑娘越来越着急,见到了医生后那种高兴的心情。7.出示去掉“请”的句子“你帮我捉害虫吧!”,说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体会加上“请”之后说话更有礼貌了。8.你能用上“请你”说一说生活中的事情吗?出示填空:要考试了,我忘了带尺子,我对同桌说:“_________________。”跑步时,前面的同学挡住了我的路,我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设计:原设计按照发现(找出句子-交流发现)-感悟(换标点、看图片、比朗读、减词语)-类推(情境迁移)这样的流程来完成这个语用点的教学。但是第一次试教之后发现,“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这个句子真正的语用意义不是它的请求句式,而是它所隐藏的棉花姑娘的心情、感受的变化。这样的句子要类推很简单,但是类推了之后呢?学生并没有被引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对故事的主角产生同理心和同情心,反而因为过于明显的工具性而打破了课文的情境。所以,之后的修改方向是怎么让学生感受到棉花姑娘三次请求时的不同感受和心情。第一步:出示棉花姑娘的请求,指生读。通过老师的评价语如:感觉你挺健康的,不像生病了呀!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虚弱的棉花姑娘。让学生知道应该读得轻一点,虚弱一点。初步感知棉花姑娘生病以后的状态。

第二步:观察棉花姑娘第一次请求时的样子,发现它的叶子上爬了很多的蚜虫。联系生活,说一说你被虫子咬了会有什么感觉。带着这样的感觉来读棉花姑娘的请求。这一步带着生活中自己的体会来读,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们和虚拟的故事主角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感受到了棉花姑娘身体上的难受。

第三步:出示棉花姑娘请求啄木鸟和青蛙时的图片,让学生想一想,并将图片贴在对应动物的旁边。学生交流原因:棉花姑娘身上的蚜虫越来越多了,她看起来越来越难受了。配乐,师用动情的语言引读: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爬满了蚜虫。第一次,燕子飞来了,她礼貌地请求说——生读;但是她的愿望落空了,蚜虫越来越多,已经爬到了她的脖子上,她越来越难受了。这时,啄木鸟飞来了,棉花姑娘请求说——生读;但是,她的愿望又落空了。正当她快绝望的时候,青蛙跳来了,她高兴地说——生读。至此,在音乐和语言的烘托下,孩子们读出了棉花姑娘的难受、焦急和高兴。也真正走进了棉花姑娘的心里。

句子三“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树干里的、田里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这是燕子、啄木鸟、青蛙回答棉花姑娘的三句话,句式相同,“只会…还是…”这一句式既清楚地告诉了棉花姑娘自己的特长,又很有礼貌。

初次设计构想:1.三位医生是怎么回答棉花姑娘的呢?请你找出来,和同桌分角色读一读。2.出示三句话,说说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发现“只会…还是…”句式。3.出示连线题,让学生用“_____只会捉______的害虫”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4.自然界医生还不止这些呢,出示拓展图片及资料:蜻蜓捉水边的害虫猫头鹰捉庄稼里的害虫壁虎捉人们家里的害虫。5.如果他们听见了棉花姑娘的请求又会怎么说呢?指生说,男女生分角色说,师生分角色说。

修改设计:这一处的设计在试教中的问题是仿佛和之前的情境割裂开了,而且三处对话同时出现,只是发现“只会-还是”句式,并没有真正地让对话的主角变得丰满,那自然也无从达到“读好对话”的目标。那怎么达成呢?每一句都讲吗?语文课是“授之以渔”的过程,既然三个动物回答的形式和语气都是一样的,那么讲好了一个,自然就可以放手让聪明的孩子们去读另外两个了。读不好还可以通过表演来检查,再通过多种形式来练习。所以修改之后的设计变成了:

1.师范读燕子的回答,生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么样的燕子?

2.引导学生发现燕子的礼貌、想助人为乐却又帮不了别人的遗憾、对棉花姑娘的同情。

3.配乐入情引读。

4.生自由分角色读。小组展示,评价。师生合作读。

句子四“不久,棉花姑娘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她咧开嘴笑啦!”这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这样的叠词更加吐出了病好了以后,棉花姑娘的美丽和快乐。

初次设计构想:1.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看,她变得怎么样了?学生观察图片:长出了绿叶、开心地笑了。2.出示原句和去掉一个“碧绿”和“雪白”的句子,让两个学生对比读,请学生说一说更喜欢哪个人读的句子。感受叠词更能表现出棉花姑娘病好了以后的美丽和快乐。3.出示短语“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雪白的棉花”美美地读出对棉花姑娘的喜爱。4.出示填空“碧绿碧绿的______”“雪白雪白的_______”

修改设计:这个地方只有细微的调整,就是为学生说出相似的ABAB式的词语提供了情境,通过出示“太阳、落叶、天空、桃花”的图片,为学生说出“火红火红、金黄金黄、湛蓝湛蓝、粉红粉红”这些词语提供了台阶。

关注语用,让教师得以从“写了什么、为什么写”的内容层面进入到“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方式层面。但实践证明了如果只看到这一层必然的缺陷和失败。因为语文从来都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是生生不息流动的血液,是开始也是落脚点,“工具性”是骨,是支撑血液的基础,但它不能过于外露,否则看起来就将索然无味。怎么将人文性发掘出来靠的既是深度的文本解读,又是对人的内在心灵和外在世界的不断探索。但只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一架梯子,让你能走出“人文性“之外,站在更高的角度将积极的语言运用渗透进“人文性”之中。这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