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的一点启示 ——“共情”的力量
记得贺校长曾经在“梦想四中领读者”群里分享过这样一段话:“改变源于共情,共情源于理解,理解源于爱。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无私的爱,我们才有资格去讨论教学形式和技巧……”随着“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的不断推进,我对这句话有了真切的体会,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遭遇冷场
昨天,是居家防疫的第五天,线上教学的第三天。课前,我提前打开电脑、调试好设备,扣着点儿满心期待地开启了视频会议!本以为经过一个周末的调适,孩子们亦会和我一样满血复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一轮的学习。然而一节课过去,我便被孩子们的表现“打脸”了,多次提问,竟没有几人能够流利作答: 孩子们要么假装网络不好不作声(当然不排除网络确实不好者),要么磨磨蹭蹭答非所问,要么就是答案正确却说不上原因(大家都懂的)……最终,虽然强忍着郁闷上完了那节课,但心却开始一点一点往下沉……
线上教学日常午饭后,督促儿子小憩,自己却睡意全无,遂开始静心反思: 课件是精心修改的,习题是认真研做的,授课的节奏慢了,讲解也更精细了,每天同学们上传的课堂笔记也还算认真,为何上课却越发吃力了?
思索良久,终于顿悟: 今日之“恶果”,皆因师生间缺乏共情,教与学没有有机融合。细数前半学期的教学,几乎都是在赶撵进度、落实“双减”有关作业批阅要求中度过的。为此,和学生的交心几乎为零,自然,师生间的理解和信任也就无从谈起!
寻医问药
俗话说,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为了找到“病根”,我决意下课后,和同学们谈谈心。
“能跟老师说说,课堂上为什么不愿意回答问题吗?”一开始孩子们都有所顾忌,不愿说实话,但在我锲而不舍地追问下,他们渐渐卸下了‘铠甲’:
“我怕答错挨批评!”
“我怕答错被人笑话!”
“知识点没记下”
……
听着他们五花八门的答案,我有点不解:“我每天布置的作业又不多,课后为何不抽点时间记一记呢?”片刻的沉默后,一个学生吞吞吐吐道:“老师,其实好多词汇我都不会读……”
词汇,作为英语学习的三要素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会读单词,知识点就无从学习,而吃不透知识点,句子结构的分析,阅读文本的理解就会举步维艰……可是,眼下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
忽然,我想起了前天和一个高一学生的聊天。记得当时,他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我,学生都讨厌抄抄写写的作业,与其不用心不过脑地抄十遍八遍,还不如用心地诵读识记几遍!
受此启发,我灵机一动,何不引导同学们利用自主学习时间,结合自身学情,将当天学过的重点知识或新单词进行诵读记忆,并以小视频的形式进行分享,互相学习呢?于是,几经斟酌后,于忐忑中发出了倡议。
没过多久,我收到了YJJ、WJY同学发来的小视频,遂迫不及待地点开观看,效果还不错,于是便作为范例转发至群里,并附言: “YJJ、WJY两位同学,诵读识记认真,视频录得也很棒,同学们可以参看学习哦!”
此后,便是“漫长”的沉寂。渐渐地,我的心里掠过一丝凉意: 唉,不过又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于是带着些许失落,悻悻地打开钉钉批阅作业……
意外之喜
十点钟,作业快批完的时候,QQ消息提示音此起彼伏,遂切换查看,是孩子们发来的小视频: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姑且不论发音准确与否、知识点掌握是否牢固,单是同学们听话照做的品质,就值得肯定,我这样想着。突然,我看到了一个非常显眼的名字——ZLD,赶忙在线浏览,只见画面里的她,坐得端正、读得清晰、声音亦很洪亮,满脸都写着认真。我不禁恍惚:这还是两周前那个不按时到校、厌学的姑娘吗?喜不自胜,遂不吝表扬:“ZLD,棒棒哒,你惊艳到老师了哦!”虽然她没有回复,但我知道那一刻,她的心里一定是乐开了花的!
看着纷至沓来的视频,来不及一一表扬,故而统一回复:“同学们,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让老师看到了你们想要学好的愿望与决心,望你们能再接再厉,发奋学习,打好基础,努力让今后的人生之路更加宽广!你们的努力,是老师无悔付出的动力,更是老师坚守的意义所在!咱们一起加油!”随后,我在群里分享了去年寒假写的简书——《你坚守的样子,很美》,以期让他们了解我的良苦用心!
“老师,你辛苦了!”“老师,我会努力的!”“老师,你放心,我一定努力拿下英语!”……读着孩子们的回复,一股暖流涌瞬间涌上心头!
我心依旧
督促同学们休息后,我依次点开视频,认真查看他(她)们的诵读识记情况,并在本本上记录存在的问题,以备次日矫正之需……不知不觉中,又至深夜,躺于床上,身虽困顿,但思绪却依然清晰。
诚然,我不确定自己的这一幼稚做法是否凑效,但我相信做总比不做要强;虽然我不知道同学们的热情还能保持多久,但至少此刻,我能真切地感受到隔膜正在“共情”中一点点消除;虽然我不知道未来还会面临多少困难,但我相信只要初心犹在、信念不倒,勇敢面对,总会找到“出口”;虽然我不知道今日的付出,会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但我却始终坚信: 做三四月的事,七八月自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