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左报曾

2021-12-23  本文已影响0人  冯俊龙

第二十节

“金陵城大而坚,围攻不易。诚恐各营将士号令不一,心志难齐,曾国藩能否亲往督办?俾各营将士有所秉承,以期迅速奏功。”同治帝的这道上谕,实际上是慈禧太后代为下达。掌权不久的太后实在想让曾国藩把李鸿章率领的淮军、左宗棠率领的楚军调来,三军合击,尽快收复金陵。

在曾国藩手下做了几年高级秘书的李鸿章,审时度势,创建淮军赴沪,立时一飞冲天,站稳上海,攻克常熟、太仓、昆山,占领江阴、无锡、吴江、平望,巧取苏州,平复常州,建立卓著战功,清廷赏骑都尉世袭,兼署五口通商大臣,实授江苏巡抚。常州被淮军攻克,苏南地区太平军已被基本肃清。

之前专以“浪战”闻名的李鸿章,早就“尽改湘军旧制,更仿夷军”,装备洋枪洋炮,采取招降纳叛、兼收并蓄,不但掌握地方实权,而且队伍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强的的武装力量。

曾国荃率部在同治元年(1862),已抢驻雨花台,第二年五月,湘军水师攻克九洑洲,肃清长江水面;八月,湘军攻克南京东面、南面十处太平军的坚固堡垒;同治三年(1864)正月,天保城被攻克,这是太平军在钟山之巅修筑的堡垒。至此,湘军合围南京宣告成功,南京太平军已断绝了外援,只能靠城内粮米苦苦支撑。

朝廷给曾国藩的上谕,曾国藩转手给了李鸿章,并复奏:“自苏、常攻克之后,臣本拟咨请李鸿章亲来金陵会剿,特以该抚系封疆将帅之臣,又值苦战积劳之际,非臣所敢奏调,是以未及具疏上陈。”这封复奏,李鸿章自然看见了,更是按兵不动。

李鸿章是曾国藩学生,对虑谋深远地老师曾国藩心中想要胞弟曾国荃独取夺“天京”头功,特在给皇上复奏中写明要李“亲来金陵”,再说李“苦战积劳”,其实是在暗示自己“切莫轻举妄动”。于是,李鸿章真的生起“病”来。李鸿章不但自己“生病”,而且以“诉苦”向皇上“抗旨”:将士苦战数年,不止劳苦,而且伤病累累;我还要驻防多处,不能撤围让太平军重振;曾国荃围攻金陵两年,已经接近成功,皇上不用太担心。说自己休养一段时间,等待天气凉下来就可以前往金陵。

曾国藩自然暗自高兴,但还是向皇上请旨:“合无吁恳天恩,饬催李鸿章速赴金陵,不必待七月暑退以后,亦不必待攻克湖州之时。”李鸿章心中早就权衡,不能和曾氏兄弟争功,还想和曾国藩再接着唱双簧,但朝廷上谕旨又下:“李鸿章所部兵勇攻城夺隘,所向有功,炮队尤为得力。现金陵功在垂成,发、捻蓄意东趋,迟恐掣动全局,李鸿章岂能坐视?着即迅调劲旅数千及得力炮队,前赴金陵,会和曾国荃围师,相机进取……”。李鸿章只好以浙江“匪患正盛”为由,掉头南下,进入浙江。

李鸿章宁愿得罪左宗棠,也不愿意(或者说也是不敢)得罪曾国藩,这可以诠释为“手段的卑鄙正好证明目的的卑鄙”(《马恩全集》语),也可以说是他“纵横捭阖有度”,善于经天纬地的具体表现。

每个人都在不断成长。晚清三杰曾、左、李从最初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益,逐渐转变成维护国家利益。他们的精神在个人名利或者声望达到一定满足之后,已经不再看中曾经渴望得到的东西。这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升华基础。只是有的人贪恋某种欲望,有的人懂得适时放弃而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