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5

2018-05-25  本文已影响8人  土豆是只猫

5.25打卡 《小小小小的火》伍绮诗

作者继《无声告白》之后的作品,依旧是一本立足于家庭的关系来探讨的小说。因为是小说读物,所以尽量不剧透。翻了翻以前写《无声告白》的笔记,觉得这两本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好比作者一直在追寻某种答案,所以她的作品会因此而展开。

你想要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勇敢地去面对,去追求。这是我看《无声告白》时写下的话,我看到一位因为爱情而封存了梦想的母亲,某天她苏醒过来,去寻找自己的梦想,但是戏剧性地,她不得不再次放弃而回归家庭,梦想被寄托在自己的女儿身上。而在《小小小小的火》,同样地主要有两个母亲的形象,这两组形象是形成对比的,是遵循于规则还是随心所欲?两种不同的生活在小说里呈现,交织,冲突。

“小火苗”毫无疑问是一种意象,是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我抽象理解为面对选择的勇气。当看到你内心的小火苗时,是视而不见让它悄悄熄灭还是燃起熊熊之火?每一种选择都无关对错。即使选择有可能让我们后悔。就像书里说的“我们都会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它们会变成你不得不随身携带的负担。”如果后悔了,就带着负担前行吧,因为被看见,所以总有一天会被和解。

有一点是,如果你的内心曾经有过那些“小火苗”,却不曾燃烧过,那么它总会一直影响着你。比如,无法忍受看到别人身上的不同,那是因为抗拒着看见自己的曾经有过。写到这里我觉得很有趣的是《无声告白》是把这种梦想的实现放到女儿身上,而在《小小小小的火》里,有一组母亲与女儿的关系是母亲拒绝去看到女儿身上的这种不同,所以总显得尤其苛刻。

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探讨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我挺喜欢看这种类型的小说。作者写得也很好,渐渐进入节奏之后就会让你欲罢不能地想要知道更多,这就是小说的魔力啊。而且每一个人物都处理得很立体,并且很有同理心,让读者也因此去思量为什么这个人物会做出这种行为这件事,即使看起来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你也不忍心去评判去指责。

看完这本书其实好几天了,此刻重新回想,还是会觉得有很多东西涌动,喜欢看小说的可以看看的,因为它至少是很好看的。送上一句封面的话:“永远记得,你呼吸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以上是阅读群的打卡。以下写一写会有剧透的内容。

再想想,这本书里可以探讨的东西依旧很多,打动我的地方也不少。比如看到米娅的过去的那一段,对我而言简直是全书看得最心潮澎湃的地方,嗯,生活是可以这样子的,这么勇敢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即使过程中出了差错,那也不要紧,继续前行,不放弃自己的梦想的这种坚定,真的看得很受鼓舞啊。米娅因为经历过很多事情,所以她的内心反而有一种温柔的力量滋长,简直迷人。

想起米娅一个人生小孩的那一段,看似冷漠的房东却在这最需要被帮助的时候默默地做了很多事,真的超级温暖的。而善意是会被传递的,米娅后来对于小孩们的理解与接纳,也让她们感受到这种被理解被温暖的善意,真的很感动了。

而回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很奇妙,有一段我当下看了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埃琳娜请求伊丽莎白帮忙,这个插曲的两个人物关系被交代之后,我们知道,一直以来,埃琳娜对伊丽莎白很好并且给予了很多帮助,甚至说重塑了她的人生。而伊丽莎白内心也深深知道,并且其实处于感恩也很想有所回报。但是这一次埃琳娜让她做的事情是违反工作上的操作,一开始伊丽莎白并非不同意,因为这个操作虽然是违反职责的,但是几乎可以不露痕迹地被遮掩过去。而为什么伊丽莎白在某个瞬间会忽然改变主意呢?这真的相当地值得探讨。我觉得是一种关于自我意识的回归,在她与埃琳娜这段关系上。一直以来,伊丽莎白处于被改造的听话的状态里,而埃琳娜是有能力改变一切的那一个。她们之间的关系从来就不是对等的。所以最后这个插曲的故事的结尾是“实际上,这也是两个女人一起吃的最后一顿午餐,虽然她们在余生中还会一直保持联系。”这当然让我想起一些与女朋友之间的事,这就是为什么我也很喜欢去看关于两个女人之间的友情的小说,因为身为女孩子,其实是能感受到女孩子之间有一些很妙的感情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