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中华有为,你需要具备这项能力
最近,由于美国接二连三采取一些措施打压华为。新闻媒体报道随处可见的就是华为。通过文章,我才开始了解华为和任正非。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的远见。比如,相比于瑞幸咖啡砸了几个亿就为了上市,而华为却不上市。其中原因是任正非看到了资本带来的缺点,资本可以让你瞬间成为神话,也能让你瞬间跌下神坛。正如任正非所说,资本是最没有温度的动物,最没有耐心的魔兽。在芯片研发问题上,他说,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要走跨国创新的路。
图片来自网络
还记得高中政治课本上有一节课就谈到了文化创新。从国家层面给出了几个建议。但是这些建议从觉得离我们很远。创新如此重要,我们怎样做才能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呢?思维导师斯科特依据在众多国际企业中的培训经验,提出了我们应对未来和保持创造力的12个思考,7步进阶和4种能量。这本书的名字为《终身创造力》,各个章节以问题导入,充分引起了读者的思考。激励读者寻找问题的答案。
《终生创造力》思维导图
创造力会带给我们什么?
这本书的第一章是为什么伟大的公司不能一直成功?书中举了几个企业,如发明第一台数码相机的柯达本来可以靠着调整商业模式,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依然选择靠胶卷盈利,在这一波数码相机的大势中落败。
而背后的原因是成功者容易变得短视,究其原因有两种,一是认知刚性,这是来自心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不能换种角度思考。有人肯定会说,换种角度思考挺简单的呀,但实际上在某一领域越是专业的人,越难从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二是思维的僵化,之前胶卷的盈利让柯达抗拒改变。这种情况在学术圈也同样存在。《nature》杂志对群体实验和观察得出,大团队往往因为失败代价太高而走了中庸之路, 而小团队反而更容易做出“ 颠覆性”的创新。
因此作者总结了成功者的三种模式,一是即使面对再大的变化依然按照现有的模式运转;二是面对变化能够及时做出应对;三是自我革新,创造变化。这三种模式的共性就是遇到了变化,差异则是面对变化选择不同的方式。
成功企业告诉我们,不进行创造与革新,企业则会衰落与失败。只有掀起颠覆式创新,才会创造出神奇新世界。说起来有几分激动人心,但是创新二字说来简单,那么想要实现应该如何做呢?
图片
如何拥有终身创造力
创造力与灵感不可分割,是可遇不可求的天赋,本来就昙花一现,更是很难把握,更显创造力的弥足珍贵,想要保证终身创造力更是难上加难。
作者将实现终身创造力分成了7步进阶。里面的一些建议并不是空谈,许多的案例来自医学、心理、生物等多个领域,再加上作者的丰富的工作经验,提出的建议也十分具有建设性。只是很可惜我自己没有公司。其中这七步进阶其实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如何塑造创新者身躯;趋势领导者应当如何谋求合作;认同感带你进行持续的创造。
01 向运动员学习塑造创新者身躯
我们最敬佩运动员的就是他们的自律——高强度的训练搭配上每日营养餐,很多美食都需要拒绝。成为创新者或许不需要拒绝美食的诱惑。但需要向运动员一样有计划的练习。《飞驰人生》中沈腾饰演的角色张弛,虽然没有赛车,但是每天都在脑海中进行训练。毕竟这样省钱且效果还不错。有效提升创造力,我们需要学会想象或者是冥想。浸润法也能让大脑放弃“容易”进行快速的重组;最为重要的就是注意饮食,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02 成为趋势创新领导者并谋求合作
自己具有创造力就是一件难事,如何带领一个团队走向成功,成为一名创意领袖呢?其中则需要运用到沟通与倾听等能力。更有一些方法来集思广益。将团队中每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化。同时在寻求合作时要对自己的团队有清晰的认识与评估,明确自己寻求合作的对象,扩大创新的影响力。
03 寻找认同感
创新是及其耗费精力的过程,它需要在鼓舞和激励下再度恢复,此时寻找认同感便显得格外的重要。方法是共同的或者可以说是比较生活。但唯一的重点是保持创造的源泉。
这是一本好书吗?
总得来说,这是一本干货满满激发创造力的书,且旁征博引,案例丰富,美中不足的是书中结尾太过于仓促,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我们喜欢阅读干货书,是希望可以找到指导生活的方法论,但是更希望有引导我们前进的动力。对于方法,作者倾囊告知,且多处方法内容有重复,而进行创造的想法则需要你在这漫漫人生路中探索。
乔布斯说,领导者与跟风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创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你愿意成为谁呢?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