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笔精选录

常识:善良、同情心,曾在这个民族的基因里

2020-04-11  本文已影响0人  寻梦追梦

  多年前,曾读过梁文道先生《常识》一书,如梁先生所言, “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文笔有限,但仍愿意写一写我眼中的常识,在这个时代留下自己的一点思考,表明在这片深爱着的土地上,我曾经来过。

  疫情,放大了人性的善,也暴露了人性的恶。

  今天聊点儿不是正能量的事吧!

  疫情后期,网络上的一些报道,不管是新闻、大V、甚至于一些官媒的口吻,总还是有一部分让人看了不舒服的地方。而这种不舒服,不是来自于观点的不同,而是一种泯灭了人的善良、抛弃了同情心的恶,而这种恶,竟然还打着民族、打着爱国的旗号。让人悲伤、让人悲哀:

  某餐馆,打出标语,庆祝美国疫情的蔓延;

  一众网友,在英国首相进ICU的新闻之下,极尽嘲讽之能事;

  网络上充斥着对美国确诊人口一再飙升的欢呼雀跃,似乎又看到911时那种闹剧;

  ......

  不去讲疫情已经将国内国外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在欧美市场暴发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也难有乐观的表现;不去讲在武汉疫情刚刚发生时,众多国外国家还是对我们伸出了援手;不去讲在我们一再批判的西方媒体如VOA、纽约时报上既出现了对西方政府的批判,也有对东方政府的肯定。就单纯的作为一个人来讲,不求一定要做什么事,但落井下石之类违背祖训的事,总是可以不做的。更何况,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本来是最善良、最富有同情心的,对异域充满了包容。

  在学校的课堂上,一名国际关系的老师讲到中华民话的独特性。他提到,西方国家经常存在的歧视,在我们国家很少看到,尤其是对外国人。就拿语言来讲,华裔英语说不好,可能就遭受他人白眼,但一个外国人说几句中国话,得到的往往是赞扬。一件小事,透露的是这个民话真正的自信与骄傲:我们以中华文化的博大容纳任何的文化,不管你有没有信仰,不管你信仰道教、佛教,还是信仰天主教、基督教,都可以在这片土地上正常的生活。

  而现在网上的这种戾气,却全然看不出这种优秀的品质。对,你可以辩解说这是少部分人,而且事情特殊。但最可怕的是,这部分人,用同样的方式做着好事与坏事,有时让人很难指责,而部分官媒的支持,又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这种戾气,尤其是在他们做着好事的时候。

  然而,一个文明的社会,不管动机如何,效果如何,作为人的底线不能突破。这是在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征程中,这个民话丢不得的底线。

  疫情得到较好的控制,是一个美好的结果;但看看周围的韩国和日本,我们并不是独一份,疫情管控得力的荣誉我们不会独享。疫情过后的反思,今日我们的一言一行,必将会被互联网所记忆,成为整个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份材料:不管你愿不愿意,它已经展现在那里了。

  如果真正地热爱这个民族,放下你那不知何处而来的仇恨,把这个民话的善良、同情心、包容等优秀品质展现出现,把美好留在人间,世人自会对这个民族表达赞许。

  文化有别,文明无界。

  因为,至少,我们都是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