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举报的初试第一:无意怨恨任何人,但失望万分

2021-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逆刘而上l

来源 l 逆刘而上(ID:yuanyuankaoshi)

你是一个愿意分享的人吗?即便对方跟你存在竞争关系

有人愿意,因为互通有无,进步更大。

有人不愿意,因为蛋糕就这么大,你强了,我就相对弱了。

大多数人说一半留一半:一半拿来换利益交情,一半作为底牌

01 是规则至上,还是利己主义

跟这个话题相关的,有一则近期新闻:人大通报22名法硕考生,复试0分

其中甚至有并列初试第一,考了415分的两位同学,据说一个是三战,一个是四战。

这些同学面试完以后,在复试群里分享了自己的复试题,而后被人举报,被学校判定违规,取消成绩,前功尽弃

这件事情引起了非常大的讨论。

有人觉得规则至上。

泄题给还没考的同学,对考完了的同学是不公平的。

而且那些考生事先也签了保密协议,就该为自己无视规则的做法负责。

所以举报的同学不过是维护了公平正义,没有错。

也有人觉得,举报者是不折不扣的精致利己主义。

加复试群的人,本来就是想获得更多信息,默默看题或看经验吃了红利,再反手举报,给自己去除一波竞争对手,实属过河拆桥、卸磨杀驴

赢是赢了,但令人不齿。

没有定论,因为论迹容易论心难

我们并不知道泄题的同学是出于全然的好意,还是因为觉得自己稳了,就故意无视规则。

不能判别这种“好心”是真诚还是傲慢

我们也不知道举报的同学是真的出于正义,还是想靠这种方式挤走别人,踩着别人上岸。

不能判别这是利益既得者在倒戈,还是利益受害者在维权。

没有绝对的真相,所以只能引以为戒:守规则,长心眼,不留把柄。

分享归分享,别把自己搭进去。

02 授人玫瑰,戴好手套

如果不小心搭进去了怎么办?

事情发生后,初试第一的同学发的朋友圈是这样的:

“还是有必要给关心我考研的亲人朋友们做个交代

初试考得很好,专业第一。复试时无意中违反了考场规则,有一科记零分,未被录取,未记入个人档案已是万幸

我已接受结果并能坦然对待,无意为自身辩解也无意怨恨任何人,只是难有披荆斩棘屡败屡战的决心,也难再有逐梦山海无怨无悔的热情,更对个中种种失望万分。

但是我的人生还有更长远的旅途,更绚烂的风景,更广阔的天地,和更优秀的自己。

一切安好,阅者勿念。”

读下来,字里行间的心态其实很难得了。

给亲人朋友们做交代,是情谊

无意怨恨,承认自己有错,也承认人大的处理已经是网开一面,没有记入档案。

没有被这次意外弄得一蹶不振,还是充满希冀

这样的人,未来多半不会太差的。

考415的实力,以及在这几年备考过程中的收获,是谁都夺不走的。

吃一堑长一智,以后能少犯很多类似的错。

遗憾和心痛利用好了,会是成长踏脚石

他/她以后还会热衷于分享吗?

如果不会,可以理解,如果还会,希望多一分谨慎。

豁达且明智的人,不会因为授人玫瑰时被玫瑰刺扎到,就自我封闭,而是会戴好手套

03 筛出投桃报李的人

再有一点,很多人都在担心寒蝉效应

以后的考研氛围会受影响吗,还会有人愿意分享经验吗?

人与人之间本就稀薄的信任,会不会更加摇摇欲坠?

很多事情本来就是信息战

考研如此,行业竞争也是如此。

熟悉一所学校的往期真题,和老师的出题风格,会让我们的复习事半功倍。

找内部人员了解一些行业的“潜在规则”,能够让我们的努力更快出结果。

如果以后没有人愿意公开并且免费地分享复试经验了,大家都不知道考什么题,也不知道什么形式了。

看似是公平,其实是进一步的信息垄断

本校的学生会更有优势,而考研机构会花钱找同学买经验,然后把这些经验整合起来,进行售卖。

行业也是如此,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分享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看似是公平竞争,能者胜出。

但对整个行业发展其实是更不利的,因为同样一个弯路,每个人可能都得走一遍,同时我们丧失了很多碰撞的机会

到底应该怎么做?可能存在一个过程吧。

最先是:持全然开放分享的心态。

再是:吃亏,长教训。比如分享一个经验,转手就被竞争对手学了去,抢了用户。

最后是:在吃亏的过程中,筛选出了那些投桃报李,懂回馈的同道中人。

你处在什么阶段呢?

本文来源:公众号 @ 逆刘而上,作者刘媛媛。

每晚十点,更新思维干货,成长感悟,还附带晚安电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