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衡
先来做一道心理测试题。
有一个王子、一条河、四个女人。四女中三个有船,且这三个女人都爱王子,同时她们也都知道王子爱的是河对岸的那个女人。那个女人没有船,还是一个病秧子。一天,对岸的这个病秧子病得很重,王子没有船又着急去看她,只好去找另外三个女人借船。
女人A明确拒绝,理由是我也爱你,怎么可能借船给你去看她?女人B保持沉默,既没有说借,也没有说不借。女人C同意借,但有一个条件,就是要求王子先和自己来一发。王子答应了C,借到了船,最后见到了那个病秧子。请把这几个女人连同王子在内,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排一个顺序。
我的排序是:保持沉默—病秧子—王子—明确拒绝—趁人之危。老公是:趁人之危—病秧子—保持沉默—明确拒绝—王子。
在这个测试题里,“病秧子”代表“爱情”,“王子”代表“金钱”,另外三个女人,“明确拒绝”代表“事业”,“保持沉默”代表“婚姻”,“趁人之危”代表“性”。五者之间的排序则代表你对待人生的轻重缓急。
我的测试结果是:1、婚姻,2、爱情,3、金钱,4、事业,5、性。老公的结果是:1、性,2、爱情,3、婚姻,4、事业,5、金钱。
这测试果然很准!一下子便试出男人是下半身动物,女人往往把婚姻看的比什么都重。我俩虽然在性需求的排序上南辕北辙相去甚远,但幸而都把婚姻和爱情看得比较重,事业和金钱看得比较轻。总体来说,三观还算相近。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上述五种东西并不是依次发生,而是并行不悖的。如何玩转这五个小球,又保证它们不会掉在地上,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平衡能力。
曾经,我对男人的理解,就像给这道测试题排个序一样简单。认为女人在享受自由的同时,还理所应当得到男人的宠溺,这样才叫幸福。男人既要能够承担家庭责任,又要事无巨细呵护女人,这样才叫成熟。把生活的质量高低、快乐与否一股脑儿的全抛给老公,当发现他无力负担时,不仅不心疼,反而觉得是自己看走了眼。
这大概是现代人的通病——思想超前、行为滞后,做事急功近利、总想一劳永逸,男人怕承担责任,女人怕所托非人。女性虽然在生活中独立意识觉醒,但在心理上却不肯为获得的平等买单,甚至还不如旧时代的女人坚强隐忍,我从我母亲身上看到的是,她对男性更多体谅和包容,而非抱怨与诘难。
我们为什么会爱上一个人,并想与之共度一生?因为我们对他怀着某种美好的期待,我们希望和他在一起时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一切都完美无瑕。然而,这个世界上多数事情都不会俯首听命,不会事事顺着你。
如果你的爱人,已经非常努力了,却仍然命运不济,总是错过机遇,渐渐失去自己的釉光之彩,露出暗沉的底色。当他开始买醉沉沦、怀疑人生、否定自我、不修边幅、灰心抱怨、无所事事时,你还能继续爱他吗?你能接受他的失败吗?如果你爱的人一生都碌碌无为,如果他注定无法成功,你有没有做好准备,接受一个平庸的人生?
2006年末,老公卖掉了大货车,开了一个茶叶店。从那时起,每年春天他都要去安溪的西坪茶园挑选新茶,然后守在店里,等识货的买主上门来品。06到12这六年,我目睹他从一个十几平米的小店起步,慢慢扩展成一家面积600平米,一个水吧、九个雅间的春秋茶社,知道他为之付出的一切甘苦。
可是上天对他并不垂怜,或者说他并不具备一个成功商人应有的素质——团队、人脉、资金、市场、机遇……这些缺一不可的条件。他并没仔细斟酌手里的牌面,就开始了一场华丽的冒险。像一个爱拍文艺片的导演,就算没有投资商,自己倾家荡产也要拍完,因为迎合不了市场,最终落得票房惨淡。
老公的运气一直不大好。刚刚成完家有了孩子,父亲就罹患重病,花掉了原本应该创业的资本。好不容易由小做大有些积蓄,想要转行经营茶社,求得一份安稳,又遭遇常委换届反腐倡廉的非常时期,但凡带点儿赌博性质的麻将馆和私人会所在2012年几乎全军覆没,老公只能把茶社关门转让。
他看起来比我显老,因为他总是把自己的能力用到极限。一个踮着脚尖去实现目标却总是被现实迎头痛击的梦想家。他为什么活得这么累?除去大环境的限制,更直接的原因是在最需要积累知识和经验的黄金岁月,他把时间全部用来陪伴和治愈“后青春期综合症”的我。
我们都忘了,爱既是幸福的所在,也是痛苦的根源。你把这根扎到一个人身上,就注定会有发芽的苦。因为我们俩谁也接不住对方的全部。我们的过失,我们的信任,我们的依赖,我们的期待,我们的希望,我们以为可以全部托付给爱人,事实上,无论那个爱人是谁,结果都是一样接不住。
躺在自己身边这个男人或女人,即使在某一刻闪闪发光,终究还是一个有漏的凡夫。我们忘了有漏皆苦,入戏太深地与之相处,烦恼和痛苦便永无止息。然而,情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深不堕轮回。像我这样爱憎分明又多愁善感的人,要做到不贪执于情爱是何其艰难?
一直觉得自己是“下等根器”的弟子,没有证悟的潜质。所谓“下等根器”,并不是说智力方面脑子有多愚笨,反应有多缓慢,或者学习能力有多差。恰好相反,正是因为思维过于敏捷,反应过于迅速,在接受新事物的时候,过于投入激进,反而不容易保持平和与中观。
我理解的佛法不是宗教,不是信仰,也不是玄学,它更接近哲学、心理学或教育学。释迦牟尼把他看到的人生真相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愿意相信,那就追随他的教法修行。修行之后,并不是没有烦恼没有痛苦了,而是一切的苦乐经历都变得有意义了。
如同昼夜交替构成了一天,四季更迭构成了一年,出生与死亡构成了一个个生命,相聚与别离构成了一段段因缘……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平衡之道,天黑到极处便是破晓,人经历磨难始现达观。
万事尽如秋在水 几人识得静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