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
1.国际收支-量
2.汇率-价
第一讲 国际收支及开放经济下的宏观政策
一、国际收支定义: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流量概念
居民:居住期限达一年以上,大使馆:本国居民,留学生:本国居民,IMF:非居民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复式记账法,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流量
经常账户:实际资源国际间转移
1.有形:货物和服务;无形:旅游,知识产权,运输等
2.初次收入//收益:雇佣报酬;投资收益-利息、分红
3.二次收入//经常转移-无偿捐赠
资本和金融账户:金融资产所有权国际转移
资本账户:资本转移-固定资产转移,债务取消;非生产非金融账户收买和放弃。
金融账户:
(1)非储备资产
直接投资:FDI-引进来,DDI走出去
证券投资:间接投资,QFII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 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沪港通
金融衍生工具
其他投资:银行存贷款
(2)储备账户
错误或遗漏账户 一般是借方余额
记账原则:
借方-花钱,对外投资,对外金融资产增加
贷方-收钱,引进外资,对外金融负债增加
三、国际收支表分析
TB贸易账户:
(1)产品竞争力:产业结构,要素成本,劳动生产率
(2)反映一国储蓄和投资对比情况NX=S-I(进出口等于储蓄-投资)
(3)宏观分析:NX上升,IS曲线上升,AD曲线上升
CA经常账户:
(1)综合创汇能力
(2)关键的早期预警指标 [CA/GDP>4-5%],如果创汇能力枯竭-资本注入枯竭和逆转-KA逆差-OB逆差-汇率贬值-金融危机
KA金融和资本账户:
跨境资本流动总量和结构
BB:CA+长期资本
OB总账户:CA+小KA(剔除储备资产)
(1)最全面衡量一国国际收支情况
(2)总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国际储备的压力
(3)固定汇率制国家最关心的账户
四、国际收支失衡及成因
1.含义:私人部门自主性交易失衡,OB账户(线上交易)失衡。
2.原因:
(1)季节、偶然
(2)周期性失衡
收入机制:Y上升,M️️上升,CA下降 逆差
利率机制:Y上升,i上升,KA上升 顺差
(3)货币失衡:
Ms货币供给上升,Y上升,CA逆差
Ms货币供给上升,i 下降,KA逆差
(4)结构失衡:单一,老化,落后
(5)国际资金流动
五、国际收支失衡自动调节机制
1.金本位制
2.固定汇率制:外部失衡→内部失衡
3.浮动汇率制:自动稳定器,国际收支失衡不会传导为内部失衡
六、国际收支失衡政策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理论指导,政策搭配理论,用工具进行调节
工具:外汇缓冲,支出增减(财政&货币政策),支出转换(汇率,关税),结构性
1.弹性论
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币贬值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动,进而引起进出口商品数量发生变动,最终引起贸易收支变动,马歇尔-勒纳条件研究在什么情况下贬值才能导致贸易收支的改善。当出口商品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贸易收支才能改善。Em+Ex>1
贬值与时滞反应-J曲线效应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当汇率变化时,进出口的实际变动情况还要取决于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即使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情况下,贬值不能马上改善贸易收支,最初一段时间,贸易收支反而会恶化,过一段时间后,待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做了相应调整,贸易收支才慢慢改善。
原因:生产调整存在时滞;贬值前签订的合同按照原来价格和数量执行;进口商认为贬值是进一步贬值的前奏预期,加速进口。
评价: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法的基础上的,忽视汇率变化对总支出总收入的影响。
2.吸收论
国际收支差额=国民收入-国内吸收 B=Y-A
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顺差,国内需求少,出口国外
国民收入小于总吸收,逆差,进口来补充
主张:改变总收入和总吸收的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
3.货币论
国际储备的变动=名义货币需求变动-国内名义货币供应量变动
主张核心:国际收支不平衡,本质源于货币,在国际收支逆差时,注重国内信贷的紧缩。
政策搭配理论
1.米德冲突
固定汇率制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冲突问题。
2.丁伯根法则
政策目标和工具联系在一起的主张,指出要实现N个独立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N个有效的政策工具。
3.蒙代尔
最优指派原则,以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平衡,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平衡。
4.斯旺
首先利用支出增减型政策谋求内部均衡,利用支出转换型政策(变动汇率水平)谋求外部平衡,最终达到内外同时均衡。
政策工具:
1.外汇缓冲工具:润滑
国际储备:政府持有国外资产,自有储备+借入储备
-黄金储备
-外汇储备
-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特别提款权贷方余额
数量管理;外汇储备/进口总额=20~50%
2.外汇市场干预:冲销&非冲销
非冲销:货币模型有效,资产组合模型有效
冲销:货币模型无效,资产组合模型有一定效果
3.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