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诗文集芳草集谈天说地

到底是什么阻碍我们看见真相?

2020-04-23  本文已影响0人  Mike回到自己

周日给人做个案,个案是关于亲密关系的,由于各种因素,两人在一起常发生冲突争吵,两人情绪伤痛纠缠在一起。个案通过她的简单描述后,我连接上了案主对亲密关系的爱恨纠缠的心理状态,也试图通过链接身体让她自己去看真相。但是她一直试图要答案,潜意识试图把我拉入她的故事里,去认可她的故事。为什么会不去看事实真相呢?这是因内在的偏见、评判以及与已发生的事实对抗

偏见

很多时候,发生在身边的人、事、物,我们是以个人的视角和习性去获取信息,而个人的视角和习性都是自动化模式,有着个人过往的生命印迹;首先我们通过六识:眼、耳、鼻、舌、身、意,来了解人、事、物,获取信息,但是由于我们的习性缘故,使我们很多时候侧重于使用某些感官,而其他的感官不够深入,即使是常用的感官,也不能够说很足够敏锐透彻全面,这使我们得不到人、事、物的全息信息;即使得到的这些不全的信息,也会根据我们的个人喜好进行筛选丢弃,结果对某些现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终,我们逻辑思维时用到的信息,只是部分关于真相的信息而已,我们很容易产生偏见。

盲人摸象就是一个经典的获取信息不全的例子,每个人都只摸到大象的部分身体,根据这身体部分的信息,来做判断,自然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我们头脑获取的用来做判断的信息,与事实真相的信息不对称,使我们产生偏见,这也是佛陀讲的“无明”。

破除偏见,需要我们进入当下时刻,深入感受身体感受,以临在状态深入全面的获取全息信息,并且不做主观信息筛选。

评判

因过往经历,形成的表意识和潜意识,都有意无意左右我们的对自己、他人、世界的认知,形成了信念系统,靠着这些信念系统支撑,我们从小一路坚持走到今天;但是这些都是有二元对立的,包含我们的执念:憎恨、傲慢、嫉妒、吝啬、贪欲、纵欲、懒惰、怀疑、虚伪等,既限制了我们的视野,束缚了我们的生命,也使我们看待自己、他人、世界时,带着评判的印记,而不在当下,失去中正和平衡。面对身边发生的人、事、物时,我们的信念系统自动快速运行,使我们产生评判:好和坏、善和恶、亲和疏、爱和恨、接纳和排斥、失去和获得、富贵和贫穷,追求和嫌弃等等;当我们评判的时候,就远离了自己,被曾经的伤痛带走,迷失了自己的本心,不能与他人真正共情,看不到当下真实的发生,以自己的所谓的思维逻辑想象,来确定当下的发生,以我们演绎来代替实相,我们也不自觉地远离了真相。

评判是小我的主要功能,是自动化运作模式,我们需要觉察模式,体验模式,回到自己,才能放下评判。

与已发生的事实对抗

有时候,身边发生了事情,但是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期望发生,在内心上会对此不接受,就容易产生情绪波动,有时甚至会有明显的愤怒、悲伤、恐惧等情绪产生,这是对当下发生的事实真相的不接纳和抗拒。我们越是对实际发生的事实真相抗拒,我们离事实真相越远。

也许有的人会说:如果对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接受,那我们不就是听天由命?

接纳事实真相的发生与听天由命不是一回事。

与已发生的事实对抗,不接纳已经发生的事件,是因思维停留在过去;已发生的既成事实,而我们身体时刻处在当下,不能穿越到过去来改变事件发生;我们对当下的事实接纳,根据当下的真相来回应,当下的行动才真正效率;接纳当下的实相,不是听天由命,而是获取主动权,遵循客观规律,使事件朝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回到自己,回到当下,直观真相,回应当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