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的路
图文/拾光旅客
再继续往前走,就是上山的石阶通道了。上山的路口,有一块高耸的石碑,这块石碑名曰功德无量碑,是块无字碑。1693年, 红宫完工,同年藏历四月二十日在红宫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并在宫前立无字石碑一座以示纪念,因觉得修建红宫功德太大,任何文字无法表达这种功德,所以石碑上并未刻字,民间多称其为功德无量碑。碑身经过几百年的风吹日晒,略显沧桑,但风骨犹存,碑身遒劲,依然屹立在路口,守候着身后的布达拉宫。
宽阔的石阶通道走过无字碑,就是宽阔的石阶通道,玛布日山并不高,心想上山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之字形的上山台阶,可以直通布达拉宫的白宫—达赖喇嘛的冬宫,是旧西藏政教合一时期全藏政治活动的最高统治中心,阶梯很宽阔,台阶也不算高,但可能由于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供氧不足,自觉体力不错的我,爬上一小段,还是略感疲惫。
四下观望一番,体力不支的并不只是我,但凡上山的人大多如此,很少看到一个能健步如飞,如履平地轻松走上去的,或弓腰扶膝,艰难前行,或扶墙喘气,稍作休息,继续前行。倒是前面几个手里拎着保温瓶的藏族妇女,脚步稍显轻盈,但也是缓步前行。走到山顶这一遭,中途不知得停留几次,住在布达拉宫里的喇嘛和工作人员们,每天这样上上下下,对他们深感敬佩。
石阶外侧都有厚重的围墙,围墙下部涂成白色,墙头涂成赭红色,在石阶转角处,导游叫住了我们,介绍说墙头使用了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边玛草。边玛草是最能体现藏式寺庙建筑特点的建筑材料。边玛草原料为柽柳枝,是一种生长在高寒地区的灌木,由于受到当地高原气候条件的影响,生长周期慢,质地坚硬,枝干又不易分叉。藏区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根据其坚硬、耐腐等特点,巧妙地将其应用在建筑上,既可以减轻墙体上部的重量,利于稳定,也起到了较好的装饰效果,但并不是所有藏式建筑都能使用这种材料的,只有寺庙或贵族建筑中才有资格使用,布达拉宫作为藏族人民心中的圣殿,自当有资格使用这种材料,在布达拉宫建筑群里,无论墙头还是屋顶,都大量使用边玛草。从边玛草的用量就可以看出,布达拉宫在藏民心中的尊贵与神圣,非比寻常。细密的边玛草砌成的墙头,紧密排布着,用手轻触,坚硬而紧实,刷成赭红色的边玛草层层堆叠,沿台阶而上。再上一级台阶,就可以进入布达拉宫的白宫入口大门了。
细密的边玛草砌成的墙头扶墙而上,站在大门前,回望身后的的白宫,墙基厚重,墙面雪白,窗户整齐,窗檐平直,一眼望去,极富立体感和纵深感。布达拉宫的雄伟,不止远观,近看也是如此。几百年前的工匠们,在这红山之上,修筑其如此雄伟的建筑,屹立至今完好无损,这是多少智慧与勇气的结晶啊!叹为观止!
白宫整齐震撼的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