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
本以为清者自清,却忘了人言可畏。—题记
在爱情心理学里佛洛依德说过当一个成年人很想表达一个东西的时候,肯定是小时候经常缺少这种东西。
所以对张嘴就来的网络喷子,我曾想,难道是父母亲朋曾经太过干呵护和溺爱,而导致了表达系统发育的如此野性?可能也是现实生活中太被压抑或过的不美好而背负情绪债务于是将情绪转移给他人。
我相信现代人无人生活不美好,而当然连起码的尊重无法做到,肯定就是品德的缺陷。
因为他们不需要为网络上的一言一语所负责,就像上小学时为没写的作业找借口,不成熟的自我保护机制。
怨天尤人,他们很容易把责任往外推,欺骗自己,而不会选择主动承担责任解决矛盾。“没有人会因为你的抱怨而改变,最可靠的是改变你自己。
其实每个人都是明白人,时不时会因刷到因网络暴力而死的人对其缅怀,同情,可偏偏又是这群人在下一秒拿起键盘攻击一些根本不了解的人。
这些年来也有各种拒绝网络暴力为题材电视剧电影,看《开端》大结局时弹幕全部在刷“拒绝网络暴力”等言语,其实我在想,如果没有那个“+1”会不会根本没人在意《开端》真正所想传达的东西。
我自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前我就是我讨厌的这种人。我刷到张国荣的死,刷到崔雪莉的死我会感到很可悲,感叹为什么外界要攻击他们,这很讽刺我知道,我后悔我从前敲打出的伤害过任何一个我不了解的人,我知道就是这些不经意的言语将他们击倒在地,爬不起来。
他们对自己太有“一定”的认可,然后加以期望。认可自己一定没错,认可他人一定有错,而这种一定最容易破裂,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观念的不同。当“一定”不再权威,他们便会情绪暴躁。
老想找给情绪治标,类似骂人,而不想着给情绪治本,骂人后而徒劳无功,世界不会因为他的谩骂更美好,而他还会沉浸在给他人带来的痛苦后沾沾自喜。
而如此圈地自萌无法自拔,沉浸于自我的小成就里而忘记大我,日渐被虚荣裹挟住内心,在网络中寻找自我的定位,用外在表现衡量自己。
能讲理的人以理服人,不能讲理的人只能借情绪攻击我,我向来不会轻易表达看法,看法的出现就象征世界多一次争执。
或许曾经骂我的人正在看这段话,正在以他自己价值观审视我的对错,没错,当你想要纠纷对错时,你就已经背负了你情绪的债务。那我也祝你长久周旋在你的情绪漩涡里,永不清醒。
人应该有所畏惧,不能因为自己的需求,放纵自己,为所欲为,人应该像稻子,越成熟就越往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