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灵峰:班级管理中,作不作为,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智慧。

2020-07-01  本文已影响0人  众说峰耘

每天评选“复习之星”,拍照合影,转发班级群已经成为这些天来的常规操作,至于这样做的理由在昨天的文章里已经说过,这里不再赘述。

今天照片发过之后,依然是那位家长发出了评论,只是这次不在群里,而是私发给我,大致意思是为什么她家孩子又没被评上。言语之间,充满疑惑,更充满了不满的情绪。

我只能把评选规则再次跟她重申一遍,最后,她“勉强”地说了句不打扰了,然后聊天结束。

聊天是结束了,但是家长心中的梗没有结束。于是我也在反思自己,到底是我错了还是评选机制错了?亦或者是家长也有不对的地方?

我觉得自己没有错,因为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如果非要说有不合理的地方,或许就是不该把照片传至班级群,因为我的本意是让家长能够看见自己家的孩子,但是有的家长却不这么想,他(她)仅关心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被评上。如果每次发的照片里都没有自己家小孩的身影,那么,家长可能就会发出疑问“这个评选是否公平”等诸多疑问。其实,家长的这种心理,潜意识里是认为评选应该是轮流坐庄的,总会轮到自己家小孩上去合影的,只是等了好多天,也没看到自己小孩的身影,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问题既然已经发生,那就得解决。于是,我趁午饭期间,我让我的助理和这位家长的孩子坐到我边上,我们边吃边聊。

我跟助理说:“J同学这段时间一次都没评上,刚好趁这个机会一起聊聊吧。”

然后他们就评选以及平时复习状态聊了起来。最后,助理跟我说:“吴老师,我觉得J同学今天状态比昨天要好一点了。”我听后立马回答道:“只要有进步,就值得表扬。否则人家就没信心咯!”

其实,这样跟助理说也是有我自己的打算的,因为J同学这段时间一来状态确实不是很好,我已经找她谈了几次,但效果不是很好!这次好不容易听到说有进步,何不狠狠表扬下,让她持续进步,直至恢复状态。

我把他们俩聊天交流的照片拍下来,发给了J的家长,并跟她说了事情的大致经过。这时J的家长的语气明显比先前客气多了,最后她说下午再来找J好好聊下。

不过,为了避免J的家长训斥J,我在短信里这样说:“其实J一直很要强,自尊心也强,交流的时候,还是要唤醒她内心那股不服输的劲头。”我点到为止,相信她已明白我的意思。

下午J的家长按时到校,并找了J聊了半节课。最后,家长给我发来短信:“已经跟孩子说过,尽力就行,不给太大压力。同时也谢谢老师的辛苦付出,孩子能遇上吴老师,真的很欣慰。”

事情发展到这里,基本上可以告一段落了!因为家长的心结已经打开,之前对我的做法或许有不满,但是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这件不大的事情,却在我的心里掀起了波澜,辛亏今天没有使着性子跟家长怼起来,也没有在微信中据理力争,而是学会暂时的“不作为”,然后再积极作为,最后皆大欢喜,否则,家校矛盾或许会扩大,家校关系会变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