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简友广场

借钱这种事|我从娘家背回了三万

2022-02-26  本文已影响0人  tiancun

2021-12-20

我早早洗漱完毕,打包好了母亲爱吃的冬果梨,还装了几根绿萝卜,都是从老家带过来的。

八点出门,提溜一袋子东西,挺沉。摇摇晃晃到了舟曲中学北门站,然后等待703路的到来。从百度地图上导航显示,坐703路到达秦川,再从秦川坐310到达永登。距离遥远,在公交站等到八点四十才有车过来,到了秦川坐上车也是九点五十了。

已然是一个愚蠢的缺乏经验的决定,尽管花在路上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但还是没有抱怨声的。毕竟是回家,回去一趟父母所在的地方。

十一点过了,310路终于到达了永登汽车站。我第一时间给母亲打电话,让她出门接接我。我说我拎了一袋子水果。挂掉电话,我径自往父母所在的角落走去,穿过大街小巷,穿过头顶的那一抹冬阳。

还是和以前一样,或者说和几年前一样的情形,在某条街的拐角处,我远远便瞧见母亲拉着小侄女的手,迎面走来,只是每一次她们都在我所处位置的对面。我需要清清嗓子,喊一声小侄女的名字。然后,她抬头,望向我,也是第一时间从人群里确定到我的身影,再转头偏向我的母亲,指引着她望向我……

我挥挥手让她们原路返回,在下一个没有马路栏杆的口子处会合。我总第一眼瞧见母亲的沧桑,这令我无限伤感。我看着小侄女渐渐长高的个头,竟也无限惆怅。

说实话,看到来迎接的母亲和小侄女,手里的袋子也不觉得沉。只是习惯了无论何时回家,总有人等在那里的感觉。哪怕唠唠家常,和母亲有说有笑,从见面的那个点出发,一直走到住处,竟也觉得简单而幸福。

回到父母的住处,那小县城里的一隅角落,最暖和的就是母亲的火炉子。长这么大,还是喜欢围着火炉谈天说地,听母亲发发牢骚。但从心底里珍惜这样的岁月。

这次独自一个人回娘家的目的不纯洁吧,我总这样反问自己。尽管跟父母说好了是借钱,但心里依旧愧疚万分,甚至不敢面对。也不敢问父母,到底给我们能借多少钱。我把自己圈禁在父母的小屋里,柴火烧的旺,我却总是泪眼朦胧,烟熏缭绕。我怎么也问不出口,就算母亲只能借给我五百元,我也没有资格跟她多要一分钱。

中午时分,外出干活的父亲还没有回家。小侄女打通电话问父亲中午回不回家,父亲说不回来了。然后跟小侄女问我有没有到来,小侄女回答已到家。父亲便让小侄女把手机给母亲,然后对母亲交代说:“我今天中午不回来了,你直接把钱给丫头吧!”

母亲还是翻箱倒柜,从破旧的柜子里面翻出一个鼓鼓的小背包,里面全是现金。目测过去是三捆,母亲说是三万,让我数数。瞬间,我竟……我对母亲说,还是你数吧,你数完多少就多少。

母亲很认真地给我数钱,然后把数完的钱从原先的包里移放到我的包里。我背的小包包也鼓了起来,同时散发出一种汗水的味道。我,竟,终究连累着父母。这一刻,竟觉得瞧不起自己。

一直在发誓,一定要孝顺,一定要让父母过上好的生活。后来,不得不接受,渺小的自己。平凡的父母,为我们操碎了心。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用,却为了帮衬我们办理按揭手续,一口气拿出来三万。这三万里面有两万是父母跟别人借的,一万是他们自己的。母亲一个劲儿的说:“你爸干活的钱先帮你还这跟别人借的两万……”

我,好想哭。

背着钱从住处出来,我带母亲和小侄女去一中附近吃麻辣烫。母亲还是不敢多点东西,她的理由就是这不好吃那不好吃的。可事实却是,她根本没怎么吃过。如果不是我带着,她连一次都没有进过麻辣烫店。哪里来的感受好吃与不好吃。

吃完麻辣烫,我们一路步行到东站。记得上一次被母亲送到车站是六年前我去海南读书的时候,父亲和母亲,还有蹒跚学步的小侄女。那个时候,我满腔热血与抱负。如今,我成人了,又似乎从来都没有长大过。

是的,我还没有长大,我的父母就已经老了。我成长的速度怎么也赶不上他们老去的速度。时光、时光、时光请你慢些走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