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简友广场

写在老三中消失前

2022-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梦回前世之2018

        想写这段文字很久了,总是觉得文笔不够,把该写的写不出来。这几日听说,有可能组建新的三中。所以有些怅然若失,还是趁着记忆还清晰,写上那么几笔,留下一个回忆。

      我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小学考初中,如果按照考试分数来衡量的话,我最少要上灵璧中学也就是当时的灵璧二中。可是当时的教育部门,突然在当年提出,灵城镇周边的小学考生考不上一中,不能按照分数多少顺延到灵璧二中,只能上灵璧三中。

      当时的三中又小又破。几排老式的瓦房,又是坐落在郊区,不像灵璧一中,灵璧二中,校园宽广。不单单校舍在城里,办公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运动场应有尽有。相比之下真的是二只白天鹅一只丑小鸭。

      只是命运让我成为灵璧三中的学生,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我在灵璧三中的生活已经距离现在太远,很多记忆都已经模糊。当时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学校返聘了不少退休教师来授课。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位语文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只是现在姓名已经遗忘了。老师有着私塾的功底,上课的时候经常谈诗词、说典故,做对子那时候,我年龄相对同学比较小,虽然没有能完全明白诗词的含义,但是也能领略到一种美好的意境。曾经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提出一个比较经典的对子,让大家对,“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当时我绞尽脑汁对了一个“高楼的住户住的楼高”也许这也算打开了我对文学的兴趣。

      我从小到大毅力不是太坚定,兴趣爱好极易变化,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当时的电影流行武打片,小说流行金庸、古龙、梁羽生。我的同桌也是一个武侠迷,整天从街上书摊租武侠小说来看。这位同学家里开了个小零售店,零钱来的容易,至于如何来法,想来今天也不必追究了。我家里一来管的严,二来经济也不宽裕。所以我只有每日里把同桌看完的书拿来借读。好在我同桌比较仗义,从不吝啬。我看书也极快,只看大概不求细节。久而久之学习拉下不少,但是人却被武侠迷住了。每日里总是打坐运气,自觉内功精炼,可能是没有名师指点,这股真气总是不能运用。现在想来还是没有书里主人公的运气吧。看了久了,就萌发写小说的念头,于是把自己同学编到自己写的武侠小说里,好朋友自然都是正派,我自己自然是超强超正义能力超大,只是这样的小说上不得排面。偶尔还编了两期手抄小报,私下流行,只是编排班级新闻的时候,调侃太过,自然也是办不下去了。

        当时三中运动场所太少,只有一个篮球场。我比其他同学大都小那么几岁,所以这个篮球场是上不去的。但是当时流行一种“斗鸡”游戏,就是单脚站立一腿曲起。相互间靠体力和耐力冲撞,双脚同时落地为输。玩的久了,自然会多些花样。比如双方分头,也就是组团互斗,一场大战下来或者是场上留下人多者为胜,或者双方各有阵营领地,以夺取对方需要守护的石块,并护送到自己一方领地为胜。

      那时候三中校区中段有一条小河,横贯东西。小河水不多,冬季多是干枯,这个时候也是我们斗鸡游戏最火的时候。放了学,一群男孩分别占据小河两岸。由其中最能干最强悍的两名斗鸡手,挑选手下的队员。一般是按照交替挑选的方法,依次挑选。这个标准自然是按照能力大小,战斗力,在团战中的团体精神。至于个人关系,反而不是挑选的首要条件。这也是最朴素的公平公正。

      挑选结束后,也许会留下一二个能力太差,或者忠诚度不高,出工不出力的人。这样的自然会被大家看不起。当然都会给他们一次机会,用抓阄来确定归属,可是这么一来必然会激励他们在这场战斗中,会拼命证明自己的勇气。这比现在某脚强多了,丢人都丢多少年了,还是一幅死猪不怕开水烫样子。

        双方团队分好后,还要“出皮尺”确定,本阵营是在南坡还是北坡。因为南坡缓北坡陡,所以进攻上,北坡占据很大的便宜,按照说法,这样的防守北坡三级兵都可以防守南坡二级大将了。

      按照我的综合能力介于二级大将与三级兵之间。虽然我人有些瘦,但是我能够充分借助地形、伙伴、战场局势,所以杀伤力,团队精神都很强。所以大家的评定,我基本上勉强算是二级大将了。所以在战斗中,我基本上都是在小兵先上阵后,总大将上场前,进行冲杀,为大将扫清战场。那时候打起来真的是喊杀阵阵,尘土飞扬。进攻一方想尽办法想攻上对方河岸,进攻中被人从河堤上打下去,有时候还会打一个滚也是太正常的事。只是那时候小孩子多也皮实,那一点烂了伤了没一个叫苦的。我想如果是现在家长老师都不会同意的。

      就这么对攻着,有时候有战略有时候还会有计谋,最终决定胜利的还是实力。经常是玩到天黑,不服气的马上就会约好明日再战。

      在三中东面另有一片天地,有树林有田地。春天爬墙出去,滴毛芋、编柳条帽,夏天麦收前,从地里抓一把快成熟的小麦,揉揉,里面的麦粒吃起来又嫩又甜。秋天出去在玉米地里偷几穗玉米烤来吃。在城市感受乡村的快乐。

      至于传说中的三中学生早恋,我当时年龄相对小,并没有多少体会,只是好奇这帮大男生,怎么老是和女孩一起玩,真没出息。

      说起来离开三中好多年了,老三中早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以职业教育闯出一条新路,成为了新的职业技术学校,似乎可以颁发大专甚至大专以上的文凭。就连各种职业教育都成为翘楚般的存在。学校的建设也是梦幻般的改变。搬出原来的位置,建了新校区,有些设施和技术水平已经是全县的前列。真是感慨世事的变迁,当年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个结果。

          只是最近听说,老三中也许要不复存在了。原来的学校已经升级为职业技术学校了,三中这个名号要赋予新建的灵璧三中了。

      在我看来,从新新建一个三中还是原来的三中吗。已经不是我心目中的三中了。也许当年的三中不是一个条件好的学校,但是在我心里,一个给予我三年欢乐生活的地方,就是我心中完美的母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