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带伙伴出结果;为什么我带伙伴就没结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6307172/3b6bb49ad2d7b326.jpg)
文:萧理查德
01
你有没有遇过伙伴很努力但是就是结果不理想?
当初你把直销介绍给她时就是希望通过直销改善她的生活。
几个月过去了(甚至更长时间),你用心的教,她也努力的在做,就是结果不理想。
这个时候可能有一方,甚至双方都开始怀疑她是否适合做直销。
还好还没走到放弃的阶段。
有朋友问我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非常多,因人而异。
只有在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有效的改进它。
我一般会分两个步骤,一是寻找原因,二是对症下药。
我会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寻找原因:
1. 排除法――把那些比较容易发现的原因先找出来。
2. 询问法――利用简单的模型把实际原因找出来。
找到了根源,我会与当事人一起协同制定一套改善方案。
过往我看过不少领导人犯同样的一个错误――按照自己认为的原因,直接跳到制定改善方案。
有些领导人甚至认为伙伴就是不够努力,懒。
虽然领导人的经验和能力都比伙伴强,但是既然“问题”是伙伴的,能说出真正问题的也应该是伙伴。
如果你真心想帮伙伴,先放下领导人的身份,好好做一个聆听者。
02
排除法
排除法非常简单,但是也容易被忽略。
只要通过简单的问题就能检查伙伴在哪些方面出现“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6307172/90e68d3c9965dee1.jpg)
1. 期望/目标不合理
所谓结果不理想就表示之前有期望或目标。
因为伙伴对直销没有足够的了解,有可能这个期望是过于理想。
有时候,为了不“打击”伙伴,领导人也没有及时纠正伙伴的期望。
有些伙伴因为前期很顺利,就误以为后面也会一样一帆风顺,结果就把期望定过高了。
领导人的鼓励、别人的成功等都有可能刺激到伙伴把期望定过高。
那要找到真正的原因,我会问“你对自己这个阶段的目标/期望是什么?”
通过简单的问题来了解伙伴的想法。
然后你再对比团队里其他人的情况。
如果没有过高,那就去下一项。
如果过高了,就再询问伙伴“你是按照什么来给自己定这个目标/期望?”
即使此刻发现伙伴的问题,我不会马上和她聊。
我会结束寻求根源后,再一起和她聊。
这样做可以避免我们忽略其他问题,片面解决问题。
2. 行动力不够
想要行动和真正采取行动,得到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你每天会安排多少时间做直销?”、“你每天会做多少个邀约?”、“你每周会做多少个面谈?”等。
通过这些问题来检查伙伴的工作量。
然后再用工作量来对比期望/目标结果。
这种方式也能检查出期望/目标是否过高。
行动力不够只是我们能看到的现象,而背后伙伴一定有真正导致他行动力不够的原因。
我们可以在采用询问法,再继续深挖。
没有了解伙伴行动力不够背后的原因就无法对症下药,解决实际困扰伙伴的原因。
3. 不全面的理解
每个伙伴在做直销的初期都会处在“一知半解”或“不清不楚”的情况。
举例孙莉莉开始做直销时非常幸运,她找的首三位朋友都很爽快地和她买了全套产品。
通过这三位朋友的相应,她信心大增。
同时,她也调整了自己的期望。
她认为其他朋友也会像她们三个一样。
结果她接下来面谈的二十多位朋友都拒绝了她。
她发现做直销并没有她想像中容易。
丁曼半年前招募了一个新伙伴,李敏。
李敏是一家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总监,带领着上百人的团队。
表面上看,李敏的条件非常好,人脉资源也广。
所以丁曼觉得李敏很快就能获得好成绩。
可惜半年过去了,李敏的成绩一点都不好。
丁曼和李敏都很纳闷。
丁曼的假设其实不能成立――在其他行业做得好的人不见得就能把直销做好。
“当初你是凭什么来设定这个目标?”
通过这个简单的问题把伙伴或惨推荐人当初的假设找出来。
这样你就能检查哪方面的理解其实是有偏差的。
03
询问法
排除法可以通过简单的问题把一些比较容易发现的问题找出来。
有时候伙伴的情况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
丁曼还有另一个伙伴,孔丹丹,非常勤奋、期望也很合理,就是努力后没结果。
如果用排除法,可能无法找到伙伴的问题根源。
这个时候我会搭配询问法和以下的图来找问题根源。
![](https://img.haomeiwen.com/i6307172/24b721cf3f9380f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