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千呐,什么都想要,时间就得这样掰着花才行!
很多妈妈们都跟我吐槽说一旦有了娃,时间简直没有一刻是自己的了。别提什么时间管理,根本什么都管不了,只能按照宝宝的时间来安排。不是自己想要放弃自我,是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来重视自我。
不得不承认,这是真的,女性在事业道路上确实存在生育带来的困扰和阻碍。
去年刷爆朋友圈的吉田穗波,带着5个娃当着忙碌的医生还考上了哈佛,看看吧,你们这些只有一个娃的干成点什么都是应该的。我简直是把膝盖都给她跪碎了。
女性是会遇到事业家庭自我成长三方面有点冲突的问题,那就学着一点点去面对吧,等到渡过这一人生阶段不仅会GET到高版本的自己,说不定还会有意外收获呢。
时间管理意味着真正的从容
我是去年带宝宝后才开始关注研究时间管理的。
2015年我工厂正常运转没有拉下过,减重40斤,读了76本书,码字约12万,宝宝只生小病进过2次医院。跟朋友们的约那就真是没办法了,基本都是放她们鸽子了。
去年的我被熟悉的人笑称为铁人全能三项。现在回想起来,带孩子最累的就是0-6个月的时候,睡不饱,每天都是靠自己给自己打鸡血来维持状态。大部分时间都是碎片化的,时间如何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想来,如果没有这段经历,我的时间管理还是一团乱麻呢,算是命运的恩赐了吧。
时间管理给女性带来真正的从容,对新妈妈们更是得力小帮手,只要用得好就能拥有想要的生活,当然累是必然的,带宝宝没有不累的。
顺应自己的人性,寻找适合的时间管理方式
一开始我看到的都是早起几小时获得一段时光。我尝试了不到一周就偃旗息鼓了,为什么?每天都只能睡几小时,还是断断续续的,就算偶尔有几次早起也难以坚持。而且我本身就是不能早起的人,我之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每天睡到自然醒。不论是我本身还是当时所处的环境根本不支持我早起这条,而我还愚蠢的往这个手段上靠。
手段不重要,目标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我就是想要把事事理顺,事业孩子自我,哪个都不想放手。
确立好目标后,我调动了我当时不多的时间管理知识,在《奇特的一生》里科学家柳比歇夫记录下自己的时间花销,我就用了这个办法。尝试了几个APP后,确定用atimelogger记录时间花销流水,一开始记得很细致,到每10分钟的用途,没几天就开始沮丧了,因为光记录就要花费不少时间,而频繁的记录对人要求很高,有时候忙碌起来就不记得了,一旦有大段空缺就再也不想记下去。中间断断续续的记录了几周,效果并不理想,看着结果想着能记录到哪里就是哪里吧。
把时间段划大后记录自然就坚持下来了。我会想想刚才的1小时干了哪几件事,然后每个分类给匹配一段时间,花费5分钟以下的就记成固定杂务。我只是要看看时间都花在哪里了,时间记录不需要太精确。
记录2周后发现我的时间花费可以分类为5大类:固定生活,宝宝,工作,自我,浪费。
所以,我第一个点突破浪费如何转化。
我查阅记录后发现浪费一般都是碎片时间里刷朋友圈聊天刷微博等,本来想着是这会可以休息下,就刷几分钟,拿上手机后时间就咻咻咻过去了。
我发手机里阅读类的APP都在第二屏或以后,社交类APP也在第二屏,当刷到这屏时我不由自主的就点到社交APP了。人的本质是懒惰的,只要步骤大于2步时,人就会自然的选择更轻松的做。
于是我把社交及其他时间黑洞类的APP都挪到第四屏上,并且把不常用APP和社交类划到一个文件夹里。一方面需要4步才能点到这些APP,另一方面文件夹名就叫不常用从心理上给自己暗示。
同时把阅读类公开课类APP挪到第一屏上,只要2步就可以打开,哪怕只有3分钟也可以稍微浏览2页电子书。
从记录时间和改变APP所在的位置,我意识到时间管理要顺应自己的人性,不要刻意跟从他人,挫败感对于时间管理是非常可怕的,多去寻找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段时间和碎片时间提前规划
基本上对于带宝宝的妈妈们来说,每天时间应该分为宝宝在身边和宝宝不在身边时间。
我把宝宝不在身边的时间命名为段时间,这样的时间一般用来处理工作事务,每段大概在2小时左右。段时间一般是宝宝睡了或者家人帮带一会宝宝,一天里最多能有3个段时间,我会提前把需要处理的事务安排好,在路上或者吃饭时就想好要怎么做,在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想象一下过程,这样一旦坐在办公桌前就能立刻进入状态。
宝宝在身边基本就是碎片时间了,最多能打打电话,翻几页书什么的。我提前写了个小TIPS,1分钟3分钟5分钟10分钟分别能做什么。这样直接把事情填到碎片时间里就好了。
1分钟可以擦下护手霜;3分钟可以给自己发2小段语音微信,多攒几条,转换成文字就可以有一篇小文;5分钟可以做几次运动,写手册,看2页书;10分钟那就简直如冰淇淋般美好了,修改下小文的错别字或者逻辑,看上一章书顺便记个笔记。
提前把事情规划好,但是不要做硬性的时间规划,有什么条件就往该时间里填事情,就这么简单,不会有到点没完成任务的焦虑感,该做也没有太拉下。
固定事件标准化,节约大脑内存
不论工作家务其实都是由一些关键点的小任务和细节组成的,把经常发生的事情都写下来,解构它们的关键点和细节,这样可以让大脑休息或者有精力去思考其他的事。
比如起床时,给宝宝换纸尿裤换衣服收睡袋递玩具,接着烧开水顺手清洁桌子消毒清洗奶瓶晾水放回暖奶器装奶粉。看起来很简单吧,可是往往一边是宝宝在哇哇大哭一边是妈妈头晕脑胀再加上睡眠不足,做起来难免是手忙脚乱的。有时候纸尿裤不知放哪里了,要换的干净衣服找不到了,睡袋没收好再睡时才开始翻,时间也不知不觉溜走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简单的固定化的事件做标准化流程,写下来,一开始需要看一下,日子稍微久了就形成了习惯反射,不仅动作没有冗余,各种东西也会各就各位,不用再为关键时刻找东西发愁了。
写下来标准化流程后最大的好处是节约了大脑,当机械化做这些固定事项时可以思考下如果有空做哪个操,这几天看了什么书有什么收获,想码字打个腹稿。就算什么都不想也好,让大脑好好休息一下,人累很多时候是因为思想累,有放空的时候就是在给自己充电。
为自己创造专注力
我本身是专注力很差的人,硬是练出只要做事3分钟就立刻进入状态。我称为创造专注力的三个魔法。
为段时间营造仪式感,且仪式感最好在段时间开始前就能尽快完成。如前面所说的,我一般是靠想象来完成仪式感的,在事情开始前想象一下自己在专注的做。也有人是用专门的漂亮杯子喝茶或者吃专门的甜点,这个专门是平时不能用不能吃的。我比较追求短平快,一般在路上在APP里做个当前任务清单,并向下分解到每半小时,这样一旦到公司就能立刻开始。
学习并尝试新方法,提高单位时间效率。上面讲到的SOP标准流程的生活化应用,就是我学习后得到的,方法会改进行为,让事情处理得快,时间就好像会多出来,大脑得到了清0后能更清晰思考,专注力自然会提高,这是绝对的大自然正反馈呢。这方面要多学习多尝试,可能三五个方法不适用,试了10个总会找到一两个自己用起来顺的。就当自己跟自己玩找宝藏游戏了。
用特殊行动或语句给予自己正能量。每个人的专注力其实本身差不了太多,要学会给自己打鸡血来提高专注力。我在工作前都给自己涂护手霜,大约1分钟就可以,在擦护手霜时产生一种摩拳擦掌的暗示,同时会跟自己说点表扬鼓励的话,专注的就特别好。
专注力一旦提升了,单位时间的效率自然就上去了,时间感觉就好像多了一样。
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就好了你要不要做个什么都兼顾的妈妈呢?说真的,特别累,累到情绪崩溃大哭都有好几次。
我当然觉得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人生,希望勇猛精进就勇敢去面对,希望淡定从容就安心的做那个洗衣煮饭也会闪闪发光的人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