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教师成长计划教育

读《给教师的建议》| 0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2018-05-11  本文已影响33人  清河061孟晨曦

世界啊,今天早上,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

                                                                                            ——题记

当我们每天早上踏入学校的大门,听着一声声稚嫩的问候:“老师好!”,作为教师的我们可曾想过今天的我们要如何陪伴孩子们度过这重要的一天,我们要让他们学校学会什么?

为什么在一年级的时候就会有考试不及格、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甚至到了二三年级已经无药可救,最终老师对他放弃不管呢?归根结底是因为老师对学生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

打个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提水,一个孩子题5桶就已经筋疲力尽,另一个孩子可以提10桶。如果强迫一个弱小的孩子题10桶,无疑是在损害他的身体。儿童由于身体状况的不同,从事体力劳动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同样,每一个学生的心智不同,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不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一种确切的目标适合于所有的学生,所以也不能把教育教学规律性的知识机械的强加给所有的学生。

作为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并能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老师,我不会”

在我们班有这样一个男孩:上课从来都不会积极地参与,每次写作业练习的时候,他都会做各种小动作,平时的家庭作业也没有完成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语文考9分。当我在向家长交流沟通之后,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学习。让我特别的惊讶的是,在一节语文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了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时,他突然对我说:“老师,我不会!”听到这个,我暗暗自喜,他终于知道不懂的问题就问,虽然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但却让我可以看到他对知识的渴求。于是,我耐心地告诉他先把自己会做的做完,比如刚刚我们在课本上讲过的。听完以后,他会自己去查课本,自己去找答案.......于他而言,虽然他没有像优等生那样牢固地掌握知识,但是他在这堂课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小步,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都是一种成长。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是一个具体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具体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最近发展区。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在课堂上,我们往往只考虑怎样教,怎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将我们的教学目标强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却忽略了学困生的特殊需要。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特殊的爱,或许老师一句赞美,一个大拇指都可能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恰恰相反,爱捣乱的他们在课堂上是老师的眼中钉,从不讨人喜欢。面对这些,我们还会抱怨:就算我们的课堂调控能力再好,我们也不可能让学生在每节课或者每一秒钟都能认真听课,。我们是否再深入地思考怎样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脑力劳动,那么上述的情况就不会发生了。让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都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但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我们应将学生看做具体的人来进行教育。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快乐。

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真正做到人人参与,点燃儿童心灵中“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真正享受到教师的幸福与快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