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

牛倌

2020-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西凉燕衔妮

对于很多出生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放学后割草,假期去放牛或者放羊应该是成长路上的必修课,即便是女孩子,只要能走远路,这一课也得上。

小一点的时候会跟着爷爷去放羊,我和弟弟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站在羊群前面领路。大一点的时候就被家里安排跟着大孩子去放牛。

我爷爷那一辈有弟兄四个,所以我有不少年龄相差不大的堂兄弟姐妹。每年暑假我们这些孩子都会自觉的聚到一起跟着大一点的两个堂哥去放牛,我们这个大家族男孩子多,女孩少,和我一起的还有一个堂姐和一个堂妹,有时候村上其他的小孩子也会加入我们。

基本上每家都有一头牛,有些人家还有小牛崽子,也有养了三四头的,我们曾经数过,平时也就十几头牛,要是一个村上其他人碰到一起那场面就壮观了,最多的一次,我们赶着六十四头牛回的家。

每天早上赶着牛出发的时候,路上的大人会笑着打趣我们,叫我们一号牛倌,二号牛倌等等,身为女孩子还是会感到不好意思。

暑假里我们放牛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沿路边的沟渠走,沟两边长满了青草,一群牛排成队边走边吃,我们就在旁边跟着,要么就去麦子收掉的地上,有麦茬的地方也有草,只要挡着不让牛吃人家的玉米就行。

印象中去放牛还是有很多乐趣在的。

趣事一

我们乡西面对着石羊河,东边临着红水河,因为离石羊河近,我们放牛的时候经常会赶着牛群去河边喝水,等到牛儿们吃饱喝足了,就是我们开始玩的时间了。

把牛往树上随便一栓,男孩子们就跑去河里抓鱼了,我们小的时候,河里的水很多也很清,抓几条鱼完全是小意思。我们通常停留的地方会是在离我们村的地不远的地方,因为可以放心的找些吃的东西。有时候,哥哥们会安排我们几个小的拿个小锅锅,背桶水(我记得有一次我提着十公斤的水走了六七公里吧,那时候大概十一岁,两条胳膊疼了好几天)。以前,很多人家会种籽瓜,谁家离得近的,就做主去摘几个来解解渴,通常都是用自己带的削铅笔的小刀把瓜分成不均匀的两半,吃完里面的瓜瓤,半个瓜壳就是我们的碗,用自己带的小锅烧一锅鱼汤,或者煮一锅方便面,盛在瓜壳碗里,就是一顿美味。

暑假的时候玉米还没有完全成熟,但要是谁家有种的早玉米,一定会掰几个来,掰多了怕家里人骂,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会带几个洋芋。大一点的哥哥已经十五六岁了,他们会带着我们挖个坑,然后在里面烧柴,等到火烧旺了,热量够了,就在里面撒一层沙子,然后把玉米和洋芋丢进坑里,上面用土盖严,时间差不多了,把洋芋和玉米挖出来,又是一餐美味,直到现在,我还是偏爱烤玉米和烤洋芋。

趣事二

有的时候我们也去离家比较远的红水河附近放牛,因为路比较远,有时候中午我们就不回家了,把牛随便找个地方栓起来跑到河对岸去找土长城。

而这些我们叫的土长城其实大有来头。汉朝时,武威曾被设为武威郡,汉王朝为了阻止匈奴南下,保卫河西地区的安全,在取得河西之后,即开始修筑长城,武威境内也有汉长城,我们所找的这些长城遗址是沿沙漠边沿而筑的,因年代久远,历经风雨剥蚀,多已倒塌,仅剩一些残垣断壁。

既是长城,那肯定有所谓的烽火台,我不知道我们找到的那个土墩能不能叫做烽火台,我们有好几个乡镇都是因为靠近古长城取名带墩,比如五墩,十二墩,还有我们去过的九墩。我们爬到上面去看过,小小的年纪还感慨就这个样子怎么点狼烟。

因为靠近沙漠,红水河的水含沙量比较高,站在河里都能感觉到脚底的沙子在动,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那时候也没想过会不会被水冲走,就这么在河里来回的走。

趣事三

有的时候也会去近一点的芦苇湖,那是很大的一片湖泊,它离石羊河不远,中间隔着一片红柳林,我们管它叫红柳湾。

我们常常把牛赶进湖里,然后分几波轮着打扑克,玩升级,输了的两个人跑去看一圈牛群,确保它们没乱跑。有时候天太热,就跑去红柳湾找个凉快的地方待一阵子。

几年的时间,跟着大孩子们知道了牛会反刍,也知道了怎么看牛吃饱了没有,回家的时候大人一看就知道。不管去哪里放牛,不管走多远,回到家的时候必定是天快暗的时候,大孩子们经常边走边唱“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不管有多好玩,我们总归是要长大的,后来的暑假女孩们的任务从放牛变成了在家里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男孩子们开始跟着大人干农活,开着拖拉机在麦场上一圈圈的打麦子。

当我们终于长大后,看着农田里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机器,看着身边的小孩子沉迷在手机里,在心里感慨时代不一样的时候,我越发觉得我们小时候是真的快乐,我们的童年是真的充满童趣,充满回忆,我也会想起小时候跟在牛群身后回家时,路边的大人会端着碗站在家门口,笑眯眯的说牛倌们回来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