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碗碗花
《打碗碗花》是我在小学时代学过的一篇课文。也许对于当时的大部分同学而言,这只是众多的语文课文中极平常的一篇,然而它却是我在小学时代学过的印象最深刻,体验最丰富的一篇课文。
课文写了一个小女孩在一次晚饭前摘了一朵花儿回家。这时这朵花儿被外婆看到了,老人家就当场让女孩把花给扔了,还告诉她:这种花的名字叫打碗碗花,藏着这种花在身上,吃饭的时候就会把碗给打碎了。女孩儿半信半疑之间,还是把花儿给扔了。不过从此这朵花在她心里形成了一个悬念。于是,在某一天晚饭前,她悄悄地在兜里藏了一朵打碗碗花,接着在惴惴不安中吃完了晚饭,最后发现:她手中的碗安然无恙,原来打碗碗花不打碗。我对课文里的“安然无恙”这个成语印象尤其深刻。就算是现在听到或者看到成语,就条件反射地想起《打碗碗花》这篇课文。
为什么这篇课文在历经几十年的漫长岁月后,依然安安静静地待在我的脑海里,呈现着岁月静好的模样,甚至是其中的字词句,也还能说出一二三来。绝不是因为它告诉我的类似于《小马过河》般的生活道理。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我的外婆。因为从小对外婆无与伦比的感情,我对大部分文艺作品里出现的外婆这个字眼充满着无条件的好感。在后来的初中时期,学过有一篇席慕容的《外婆和鞋》。我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轻声朗读,每读一次都毫无例外地眼中含泪。我当然也曾一遍又一遍地读过《打碗碗花》,对于当时尚且年幼的我而言,课文的重点并不在于它本身的重点,在我心里,所有的重点都在这里——外婆每天叫我吃晚饭。于是,每次读这篇课文,脑中就出现一幅画面:黄昏的夕阳余晖照着家门口的我,照着那片神秘的打碗碗花,也照着喊我回家吃晚饭我的外婆。整幅画面仿佛被一层灰蒙蒙的薄纱覆盖着,显得有些缥缈,但又让人觉得格外真实。时隔二十多年后,此时的我,仍然能想起这幅让人心驰神往的画面。
爱屋及乌的,我对打碗碗花也是心向往之。经过查阅资料,得知它只是一种很普通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我还发现它像极了乡下老家院子角落里种着的一种花儿,那花儿在每年夏天的黄昏开放,长着喇叭似的模样。打碗碗花可不就是“我”在黄昏时候摘来的么!没有人告诉我,究竟哪种花儿是真正的打碗碗花,那就让它继续戴着神秘的面纱,像外婆曾经守护着我一样,守护我心里那片童年的小小天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