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养生,滋润防燥呵护身心~
8月23日是处暑节气,季节交替,但暑气未尽,天气比较炎热,而处暑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较为凉爽。
“处”含有终止之意,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此时昼热夜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万物开始由“生长”向“收藏”转变,为阳气的收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到,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处暑并不意味真正的秋凉,所以养生保健应以滋阴和祛暑并重。
什么是养生保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就最浅显的来说,遵循万物自然,由身体告诉你该干什么,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胖了运动,累了休息,倾听身体的需求,跟着身体感觉走,不折腾,很多病都不会发生。
如何调整自己?01调整作息——早睡早起处暑节气,暑热未尽,虽有金风送爽,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所以穿衣服不要太多,微微冷不影响什么,穿多了会影响身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由于脐部是人体最易受凉的部位,着凉会影响脾胃功能,因此要注意脐部保暖。
处暑前后灸肚脐下方的气海穴、关元穴,事半功倍。对各种慢性病都有效果,是个调理的基础办法。(高血压禁止)
日常起居调养宜早睡早起,“早睡”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
中医认为,秋季是多事之秋,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从立秋到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秋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色,故有“秋老虎”之说。《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在饮食上要“加酸减辣”,以助肝气,可以多吃些像苹果、葡萄、柠檬、山楂等酸味食品。此时应该多喝水补津液,适当补充滋阴润作用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南瓜、萝卜、蜂蜜、芝麻、百合、银耳、梨等。
需要注意的是,立秋之后,天气转寒,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了。
不怕酸的话
你可以直接吃柠檬
“贴秋膘”,这是农耕时代考虑到夏季人体消耗较大,进入秋季,人们就应该多吃肉类,增营养、储备脂肪,以备过冬御寒,形成的一个传统。但是,由于现代目前饮食结构的改变,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摄入的脂肪、蛋白质含量并不低,所以“贴秋膘”也要科学合理。
就是该吃吃,不要过量,吃胖容易减肥太难了。
处暑节气,天气转凉,可逐渐增大运动量,多做户外运动,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和脑的血液供应。但由于此时白天天气仍比较炎热,最好把锻炼时间安排在清晨或者傍晚。运动量不宜过大,慢跑节奏和缓,因此成了处暑时节理想的运动项目
慢跑之前,先原地站立,或缓慢行走,放松形体,调匀呼吸,集中注意力。有了心理准备后,再迈开两腿,缓慢小跑。
跑时头正颈直,上身微向前倾,双目平视,两手自然握成空心拳,前臂弯曲90度。自然呼吸,呼吸宜均匀、深长。全身放松,保持乐观心情,面带微笑.意守丹田,排除一切杂念,只想跑步是强身坚志的有效手段。
慢跑过程中,步子可迈得大一些,但每一步都要踏得稳。两臂随前后摆动,尽量用脚尖着地,以增证脑细胞的氧供应,防止脑动脉硬化。慢跑还能增加能量消耗,刺激新陈代谢。
初练慢跑,宜短距离,以后逐渐加长。体弱多病者,可用慢跑——快步——慢跑的办法,跑几步,走几步,随体力的增强,再逐渐减少步行量,增加慢跑运动量。慢跑结束后,要做做深呼吸,让全身彻底放松,并继续行走一段距离。
处暑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气温还是较高,因此近期还要注意防暑祛湿,养护脾胃,夜里不要贪凉,不要多吃冷饮,以预防胃肠道疾病。再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往往有乏力、食欲不振等脾胃虚弱的临床表现,因此要重视调理脾胃,以排出体内的湿热之邪,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为冬季养生做好准备。
以上,祝大家轻松度过处暑,迎来金秋九月~
别忘了可以登录寻艾APP,免费了解有关养生穴位,最新开发的舌诊功能,戳右边—
寻艾APP3.2.2上线,舌诊来了~
也广受好评,大家快去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