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成功,取决于个体的成功智力
01 第十名现象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在学业上优秀的孩子,其之后的职业生涯却表现平平。
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的周老师谈到了“第十名现象”,即小学时成绩在十名左右的学生,其中有不少人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成就优秀;相反,有些当年成绩在前三名的优秀学生反而成就一般。
这一现象全不全面暂且不说,但至少说明一点,学业成就的高低并不百分之百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
02 光有学业智力还不够
与“第十名现象”相对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学生的学业智力只能对学生的成绩与分数产生作用,并不能使学生在学校以外的生活和工作中胜出。
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证明,一个个体要想在生活和事业中取得成功,仅凭学业智力是远远不够的。
1921年-1923年,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选择了1528名智商超过130的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在1921年-1960年间进行了多次的家庭访问、学校调查、座谈、心理测验等。后来西尔斯等继续进行这些研究,发现随访之后的结果表明,这批超常儿童成年后进入各行各业,其中一些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获得杰出成就。
因此,神童固然有他的天赋使然,但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仅仅依赖于他的学业智力。
03 成功智力
1996年,斯滕伯格在《成功智力》一书中提出了成功智力理论。在他看来,所谓成功智力是指用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使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是对个体的现实生活真正起到举足轻重的智力。
斯滕伯格强调,智力不应仅与学业上的成功有关,更应同生活中的成功紧密联系。生活里的成功智力是个体用创造和实践的能力去适应环境、选择环境和塑造环境,并最终成功。
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与实践性智力,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三方面的智力协调互动、平衡发展,才能最有效地发挥成功智力的效能,实现学习和工作的目标。
04 启发和思考
依据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我们相信,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只要找准自己的坐标,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发展成功智力。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所推崇和培养的智力主要指向学业成绩,却难以指向他们在未来生活及事业上取得成功。
也就是说,传统教育过于关注学业智力,却忽视了对学生一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
特别在人工智能时代,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和创新意识尤为重要。未来的时代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才,因此,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应该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由、自主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主动性,不断发展其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使他们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