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一农夫
总是将自己与古代的隐士作比较,认为自己与他们就是同一类人,并且用“隐士”的目光去看待事物,就仿佛历经世事沧桑一般,周围的一切都无法提起兴趣。
这样也就让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好笑的的情景在这儿变为了儿戏,庄重的事情到这儿变成了严肃并理所当然,民俗习惯也应按照既定风俗操办。
仿佛一个固执且死板的学者一般,与人闲聊总是离不开“之乎者也”,让人为之气结。
最近却被告知,你就是个农民,不要把自己想得太高大,因为你还不够资格。
你就是一农夫事情的起因还要从《见字如面》说起。
《见字如面》可以说是当下为数不多的好综艺节目了,这个节目将从古至今的信件进行分类,再交由艺人进行朗读,然后由几位解读嘉宾对信件、人物进行分析。
这个节目已经开始了第二季,其实对于第一季倒是没有怎么看过,因为去年播出时有比较多的综艺节目积累在一块儿,所有也就没办法做到雨露均沾。
而且在去年的时候并没有觉得这个节目很有意思,也因为去年工作的原因,自己私下的时间相对较少,以至到后来都忘了有这个节目了。
这一季的节目是从第二期开始看的,不过也因为其优秀,又回过头看了第一期的节目,记得有一个月也是比较忙的,落下了好多期,后来也终于抽出时间,一一观赏了罢。但也因此没有按照顺序一期一期的观看。
在第二期的节目中,有一封明代美女拒绝皇帝求婚的拒绝信,在解读过程中解读嘉宾许子东说到:鲁迅讲过非常好的一句话,说‘你要隐,你先要仕’,首先你要做过官,然后在山下住着种田,你才叫隐士,否则你就一农夫。
细想之下,这席话是有道理的,我们所知道的隐士,大多都是有在当朝为官的记录的人,或者在社会上有大名望的人;而那些与之相反的,世人都不知道,可不就是农民嘛!
像较为被世人熟知的陶渊明先生,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为后世所称颂,他也是做了官的,最后一任是彭泽县令,但是只做了八十多天便辞官回乡了。
池圆亭方每一位隐士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并且有自己的一套原则规范在。
竹林七贤的嵇康,他就是一位很有名的隐士,他不喜入朝为官,喜好自由,无欲无求,在那封千古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中便能体现他的性格,但也同时因为他的性格惹恼了当朝而被杀害。
就算是死,他也依旧从容不迫,在临刑前,奏响了名曲《广陵散》,然后淡然受戮,从此,《广陵散》绝!
也不是所有在朝做官的人都能成为隐士,如果一名仕为当朝工作到六十五岁,然后辞职回家种田,世人只会说这叫退休干部,说文雅点就叫解甲归田。
并且隐士都是有大才华的人。
如果不能成为隐士,还可以成为农夫嘛。
你就是一农夫农民的生活没有隐士那么多的要求,但是干的工作却是一样的,都是在挖田刨地、春播秋收,为了养活自己和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但是农民没有名望,也没有人脉,只能老老实实的种地,而无法让自己一年的劳动能够利益最大化。
甚至到一回城镇,都只是想办法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从而得以生存。
若遇上时节不好,便会让生存成为问题。
农民只会盲目服从当朝政府的政令,不愿去揭发错误的事情,反而觉会事不关己,从而脱身事外。
他们都是为了生存而在山下种田的人,隐士可以成为达官贵人座上之宾;农民却只是给地主老财干活的被压迫阶层。
隐士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过的生活是让自己身心愉悦的;农民处处受制于人,甚至无法养活家人,生活也是盲目的。
隐士以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作为娱乐;农民以旁人八卦、邻里是非作为饭后谈资。
我愿意将自己当做隐士,不愿意做农民,不是农民不够伟大,而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理念根深蒂固。
其实较之农民或有不如,农民尚且有一技之长赖以生存。
余以满腔热血对待现实,现实用锋利刻刀削去棱角。
棱角不再生长,刻刀仍在继续。
圆滑的面对现实,最后就如同地里刨食的农民一般,处处受制于人,埋怨收获与付出不成比例。
最终只落得个时不待我,随波逐流!
韩大爷的读写训练营 离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