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可还好?

2024-02-12  本文已影响0人  小乖爱吃肉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年味仿佛淡了,也许是与年龄有关,又或者是与距离有关,感觉年不再是小时候记忆中的年,从一个感性的存在到成为一个时间的刻度,整个人置身事外。对待过年更像是例行公事,挂灯笼、贴福字、置办年货……像完成某种任务。

走亲戚变成走过场,期待又害怕,害怕又期待,过年的心情像刘谦的魔术般扑朔迷离。是年味真的淡了?还是我们变了?

2024年大年初一,和先生拖着大包小包,大人小孩踏上返乡的列车。相比过往视频拜年的隔空喊话,今年大概是三年来人们过的真正意义的一个年,终于不必“原地过年”,过去几年来被压抑的热情借助过年这个情感宣泄的有效渠道之一,得到名正言顺的释放。哪怕天上下刀子也阻挡不了游子远归的步伐和决心,在外谋生的游子宛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凭借各种交通工具从四面八方涌向故乡,令送祝福这件言之凿凿的事终于不再靠着手机视频隔靴搔痒,而是化为身体力行的热忱。

这个春节过得切实,爷爷见到孙辈,父母看到孩子,一切不再止步于“看得见”,而是因为摸得着而变得确凿,变得弥足珍贵。

酒席上,菜还是那个菜,味道却非比寻常。酒杯碰得咣咣响,人与人不再是觥筹交错走过场,相比从前的步步高升,大家更看重事事如意,一句“如意”,饱含了多少深情。

过年七天,除却除夕,每天都有不同的安排,紧凑而朴实,隆重又盛大,大家心照不宣,仿佛要把失去的三年打包在一年抢回来。

年初一,带孩子给舅公拜年;年初二,给叔公拜年,孩子称呼叔公太;年初三,和先生在老宅里虔诚而恭敬地听上一代讲家族史和奋斗史。这是一个相互理解的契机,长辈与往事干杯,为故去释怀,晚辈有机会鉴证未曾经历的岁月与风霜,通过祖辈留下的经验,学习用客观的眼光审视历史,关照未来。

两代人围炉煮茶,回顾峥嵘岁月,在忆苦思甜中完成情感的交互,实现双向奔赴。

年初四,去到外婆家。“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家九十高龄依然耳不聋眼不花,实在是子女的福气。

年初五,哥哥过八周岁生日,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唱生日歌,分吃蛋糕,欢笑声不绝于耳。感叹时光飞逝,当年的奶娃娃成长为小小少年。孩子是一面镜子,积攒岁月的温度,让日复一日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让年复一年更有盼头,让未来具有希望。

时间本无意义,是其中发生的人与事让此一时区别于彼一时,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成全了时间的意义。“年”作为时间存在的一个特殊的节点,其意义在于人,人与人之间的深度链接让年有了企盼和温度,变得可感可知。

年味既不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也不是厨房飘逸的肉香,中国人的年味从来都是浓浓的故乡情和人与人之间深深的羁绊与牵挂,是余韵绕梁三日不绝的人情味,是不远万里也要赶着见一面的血浓于水,是纵然一朝分别,在共同的守望中遥盼下一次相聚的望眼欲穿。亲情永远是年的根脉和内核,是世间瑰宝,人间值得。

2024年的除夕,西安作为分会场亮相春晚,电视机前的我为家乡的荣耀深感自豪。晚上在朋友圈刷到熟悉的钟楼、巷尾街头……故乡的一草一木瞬间浮现眼前,如烟往事一时涌上心头,曾经历过的劫化为如今心底抹不去的关于家乡的情结。

人的一生是认知与实践不断碰撞、相互作用的一生,从而立到不惑,这期间是一段并不短暂的路程。曾经为婚后七年仅于2018年回西安过年而倍感遗憾,如今换个角度,正是婚姻让我有机会深入另一种生活体验,了解另一种文化风俗,获得另一种人生可能。

任何际遇皆为选择,虽然失去在故乡深耕亲情的机会,却也因此在远嫁他乡中收获另一份真挚的亲情,得以参与另一种区域的生活,体会另一种人生的况味。还有什么比拥有可能性的生活和生活的可能性更让人心动的呢?

生活如流水推进。过去三年,放慢的是生活脚步,改变的是人生态度,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执着于心念,变向外求为向内找寻。

年轻人“一日看尽长安花”,不再把世俗意义的成功看得凌驾于一切之上,在时间的大跨度中塑造心智,比较之心更少,不切实际的事更少谈论。中年人“轻舟已过万重山”活得更通透,更智慧。老年人“沉舟侧畔千帆过”,更注重健康养生,相比成功和一夜暴富,大家普遍更看重身心快乐和脚踏实地的生活。

中国人的年,终于不再是一起打牌聊天互相吹捧至深夜,而是许久未见的亲人欢聚在一起,真心实意唠家常,诉衷肠,共赴一场朴实无华的家宴,用真诚打破壁垒,用关心护佑初心。

年,终究是关乎人,人与人之间的深度链接撑起年的骨骼,填满年的肉身,是温情的书写和温度的传递,而非借年的名义展开的一场行走的虚无。

当过年团聚之时,人们不再埋头手机,借拜年之名热衷发红包和抢红包,而是把目光投向身边的人,把注意力真正聚焦于身边人,才是年本该有的样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