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趣事
原创首发,纯属虚构。勿对号入座,文责自负。
大约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吧。我在滇西南的一个县城生活。那时12岁,开始记事。其中一件,就是我的小学同学,他有一天解手,随手在隔墙上写了“毛主席万岁”几个字。被学校批判了半个月。过后呢,又因作文,被批判了很久,连他爹单位也批斗他爹。事情是这样的,语文老师出题造句“没有……就……只有……才能”。大多同学都是紧跟形势,造句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有新中国,人民才能做主人”。老师的题意也是这样。结果我那同学写了不合时宜的这么几句,“没有关系,就走不了后门。只有有关系,才能走后门。
这位同学父母是地质队的,他跟着父母走南闯北,也就见多识广。成熟早。后来他考上大学。也读诗写诗。多年不见,我也不知道现实给了他现实的头脑,他却用它寻找到什么?
说起关系,那时的县城,确实存在。就说到吃肉这一块。那时没有现在的个体肉摊,全县城的居民只能到县食品公司买肉。凭票买。七毛一斤。公司窗口不多,六七个,又有几个窗口,营业员有私事,没人卖肉。每到营业时间,整个营业厅人满为患,你挤我我挤着他。都把拿着钱和肉票的手伸向窗口。比现在的演唱会还疯狂。但不是为歌,为歌星而疯狂。而是吃肉,为肉而疯狂。结果呢,窗口里那几种肥肥胖胖的婆娘,专接熟人的钱和肉票。这还是关系不太好的人了,关系好的就不用来窗口挤了,直接从后门进去。胖婆娘们还要砍好肉,满脸堆笑着,双手敬上。接着说声,“某主任,慢走!”我们人小,挤在人堆中,一步一步被推到窗口。可能关系户买完了,可能她们也还有点同情心,也就接了我们的钱和肉票,卖肉给我们。
后来,食品公司解散了。出现了市场,有了大量的肉摊。吃肉,买肉不用挤了,更不需走关系了。有时说起,我小孩也听不懂,有点像天方夜谭。他没体验过,但最好不要体验,永远都不要体验。
202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