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连城诀》之凌霜华——窗槛一盆花,日日为君开
凌霜华,金庸武侠小说《连城诀》中的人物,是荆州知府凌退思的女儿,清秀脱俗,人淡如菊。
因偶然的机会,凌霜华在汉口菊花会与丁典相遇,心心相印。其父凌退思为了得到连城诀中的宝藏,用金波旬花之毒将丁典毒倒擒获。
凌霜华每日在窗台上摆放一盆鲜花以慰丁典之苦楚,后来自毁容貌以明志。但即使如此凌退思也不肯放过她,凌霜华最后被其父活活闷死在棺中。
在金庸的小说《连城诀》中,凌霜华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女子。甚至于她一出场,便已处棺木之中。
一、绝俗容颜
小说中对凌霜华之容色描写并不多,有以下几处:
我回过头来,只见一个清秀绝俗的少女正在观赏菊花,穿一身嫩黄衫子,当真是人淡如菊,我一生之中,从未见过这般雅致清丽的姑娘。
就在那时候,在那帘子后面,那张天下最美丽的脸庞悄悄的露出半面,向我凝望了一眼,忽然间满脸红晕,隐到了帘子之后,从此不再出现。
她每天只看我一眼,决不看第二次,每看了这一眼,总是满脸红晕的隐到了帘子之后。
她那天下最美丽的脸庞上,已又横又竖的划上了十七八刀,肌肉翻了出来,一条条都是鲜红的疤痕。她美丽的眼睛,美丽的鼻子,美丽的嘴巴,都是歪歪扭扭,变得像妖魔一样。
初遇丁典,她矜持、娇羞、胆怯,每每只是看上一眼,便绝不再看第二眼。当她告诉丁典爹爹同意他俩在一起的时候,脸羞得通红。
绝俗似兰,清雅如菊,这便是无那清绝,容颜如玉的凌霜华。
二、人淡如菊
《连城诀》小说第三章标题名为“人淡如菊”。在这章中,描写凌霜华的容貌时,金庸也特别用了“人淡如菊”这个词。
人淡如菊,语出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的《典雅》——“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人淡如菊,形容人的品行、性格就像菊花一样淡泊。而文中的凌霜华,由外到内,都是这样一个高洁淡泊之人。
人淡如菊,是她那清丽绝俗的容颜。身为知府大人的女儿,霜华完全有经济条件穿着华丽,装扮动人。但她却不屑于此,一个拥有高洁淡泊情怀的人,是不愿意用繁琐的饰品来装扮自己的——装扮的美,毕竟,失了天真淡雅之气。
在汉口的赏花会上,她与丁典初遇之时,文中写到:
“我回过头来,只见一个清秀绝俗的少女正在观赏菊花,穿一身嫩黄衫子,当真是人淡如菊,我一生之中,从未见过这般雅致清丽的姑娘。”
人淡如菊,是她那纯真高洁的情感。身为知府之女,霜华有资本结识各样男子:或文才武略、风度翩翩,或功名显赫、前程远大。然而,她偏偏不爱风雅,不爱富贵,爱上了丁典这样一个流落江湖的草莽之徒。
人淡如菊,是她那坚贞不屈的性格。她的爱,至纯至深,坚贞执著。其父凌退思为了得到连城诀中的宝藏,用金波旬花之毒将丁典毒倒擒获。而凌霜华为了救心上人的命,答应父亲,若不伤丁典性命,她就永远不再跟丁典相见。
尽管如此,她从未放弃心中那份纯真的爱。为了慰藉牢狱之中丁典的心,她日日在窗槛上放一盆鲜花。
在丁典入狱后,父亲要将她许配给他人。霜华竟然用刀子毁了自己的容貌,将脸上横七竖八划了很多口子。她,宁愿毁掉自己绝世的容颜,也不愿背叛心上人,成为他人的新嫁娘……
刀划到脸上,更划到心里。天下有哪个女子,舍得将自己最美的脸庞损毁?这世上,听闻过因仇怨被他人毁容的女子,而自毁容貌的可真是鲜见。
在绣楼闺阁中,绝俗的凌霜华,独对春花秋月,父亲让她嫁人,而她却偏偏毁容明志。她——用刀将生命的痛一刀刀剖开,自毁容貌,这是与生命的抗争啊!这是何等的执著与坚定,她已看淡自我,放下容貌,带着一份坚贞与从容,穿越生命中痛苦与孤寂。
人淡如菊兮,容颜如玉;容颜如玉兮,情深依依;情深依依兮,坚贞不屈;坚贞不屈兮,至死不渝。
三、花以寄情
凌霜华在丁典入狱之后,日日在窗槛放一盆鲜花,以花儿慰藉心上之人,同时也寄托自己的一份思念。
于是,春风茉莉,秋月海棠。窗槛一盆花,日夜为君开。这是此书爱情中最难忘动人的情节。
原著中第一次描写窗槛之花,是在第二章。
文中写到:
“那疯汉只有在望着对面高楼窗槛上的鲜花之时,脸上目中,才露出一丝温柔的神色。”
这温柔,是因花而生的吗?
是的。花儿是光明,花儿是希望,花儿是朋友间的一份赠物,花儿象征着绝美的笑颜。牢狱中的黑暗压抑,会因一盆生趣盎然的花儿而驱散。
看到花儿,丁典自然忆起凌小姐那清丽绝俗的容颜;会忆起他与凌小姐相处时温馨的时刻;亦会幻想未来与凌小姐相依相守的时刻……
容貌可毁,志不可移。若生不能相见,就让美丽的花儿寄托自己的一片相思意吧。
从初遇时,窗槛上的春水碧波、绿玉如意,到丁典入狱后,窗槛上日更的鲜花。原著对花儿的描述,是对丁凌爱情的线索,也是霜华命运的一种暗喻。
丁典在狱中时,盆中鲜花,非含苞待放,便迎日盛开,不等残谢,便即换过。
而后,那黄蔷薇已放了六七天,一直没换。次日早晨,那黄蔷薇有五六片花瓣已被风吹去。
到得傍晚,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寒风过去,三朵黄蔷薇上的花瓣又飘了数片下来。
第二日,曙色朦胧中,三朵蔷薇的花瓣已然落尽,盆中唯余几根花枝,在风雨中不住颤动。
风雨中的黄蔷薇,花瓣凋零,花枝颤动,那便是霜华生命的终点。那时,小楼上的她,不能再为心上人换一盆盛放的花儿,不能再让花儿传递自己的心语。
凌霜华是个长在深宅大院的女子,不识人间悲苦。然而,认识了丁典之后,她的人生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从此开始了人间的别离与等待忧苦。凌霜华的爱情,是羞涩、胆怯、兴奋、忧苦的交织。
窗槛上的花儿,对于狱中丁典,楼上霜华,都拥有极强的慰藉意义,也有着互传情谊的用途。窗槛的花儿,也成了两人无声的语言,爱情的见证。
四、生死相许
正是对爱情忠贞虔诚,才让她对爱情有了生死相许,却又淡然超脱的情怀。
凌霜华生不能与意中人在一起,惟求来生来世再为夫妻。她穿越了生死,穿越了风雨,更穿越了绝望,信守着爱情的诺言,她是这场爱情的不屈者,胜利者……
她被父亲活活装入棺中,可以想见,之后空气越来越稀稀薄,等待她的是死亡。她在想什么?是对爱情最终的憧憬。死亡来临,今生结束,亦是来生的开始。因此,她渴望在生命结束后,来生来世,再与心上之人共同圆了未圆的缘分。
“丁郎,丁郎,来生来世,再为夫妻。”
这是凌霜华用指甲刻在内棺顶上的字,读之令人泪目。
兰有秀兮菊有芳。凌霜华,是霜天清秋,众芳摇落之时,迎风傲雪,高洁清雅的菊。对待爱情,她纯净真挚,坚贞不屈。今生不能与爱人相伴,那么便以死为生,奔赴来世的幸福吧。
我愿相信,在走向来生的瞬间,她超越了黑暗的束缚,心有希冀,心是淡定的,是光明的,是永恒的。
附诗以寄情:
古绝 ·《连城诀》之丁典初遇凌霜华
文/疏雨圆荷
清丽如幽菊,相逢缘绿玉①。
思慕不得见,寄情花一掬。
注①
绿玉:语出《连城诀》第三章“人淡如菊”。凌府有珍稀之绿菊,名曰“春水碧波”“绿玉如意”。
忆秦娥·《连城诀》丁典再见凌霜华
文 / 疏雨圆荷
花一掬,魂牵佳丽心相属。心相属,无那清绝,容颜如玉。
流连园外百千复。终宵企见窗前菊。窗前菊,凝望刹那,羞返帘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