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后的第278天,换个角度看问题
今天看了一些《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但还没有看完,有个不太重要的场景,引起的我的共鸣。
当蛤蟆先生做完咨询,医生想要给他布置“作业”,蛤蟆先生想都没有想,就先找了一个拒绝的理由,自己之后会很忙,没有时间去做“作业”。
这无疑是一个借口,蛤蟆先生连“作业”的内容的都没有听,就只听到“作业”两个字,就是下意识的拒绝。
这就是从小对作业一种排斥感,用现在话说,都已经刻进DNA里了。
我想到了我对学习,也是这个样子的。听到“学习”两个字,就开始反感和排斥。
以前是父母和老师告诉自己应该学习,学习是一件好事情。现在呢?理性的自己代替了父母和老师的位置,也在告诉自己应该学习,学习是一件好事。
虽然形式上发生的改变,但实质上一点都没有变。我对学习是没有喜欢,只是学习了可能对自己有益处,是一件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我始终都没有真正对学习产生过喜欢和接受。
只是因为生活,被迫接受了学习。
我对学习的态度始终都没有变过。学习状态时好时坏,找了很多的方法,都没有彻底解决。就是因为 治标不治本。
一个新的办法,开始对自己效果可能还不错,是因为对新办法,产生了好奇,也就是人常说的新鲜劲。
当个这个新鲜劲一过,同时自己也会自动调节找到适应的方法,就像这前所说的耐药性提高了,这个方法就失效了。就会回到自己最初的状态。
我前几天也意识到了,现在只不过,更确认了这个看法,而且自己也一直经历这个循环,看到这样类似的事情,就很有感触。
如果我只是强迫自己学习,学习带给我的永远都是痛苦。而且每次的痛苦,都会加深自己对学习的讨厌。当自己费了很长时间,做对题时,也会让自己开心一下。剩下还是担心,下面的题不会做怎么办?
就像一对不能离婚的夫妻,每天见面就吵,但彼此都离不开对方。每天只是吵,却从来没有从根源上解决矛盾。矛盾一直存在,就一直有问题,两个人都会一直吵。即使有时可能会缓和一些关系,也会因为长时间形成的习惯而发生的小事,又吵起来。这就会人们常说的,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当两人发现问题严重性时,需要好好谈,却也只想到解决当下问题,又因为以前矛盾影响了现在,又会产生新一轮的争吵。
当把以前的矛盾和问题找到,可能现在很多的问题,就都不会发生。所以人生是一部连续剧,如果有问题,及时解决了,那就是戏剧冲突;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为未来的自己埋下来伏笔。
问题不会因为你的逃避而消失,他会慢慢的融入你的认知里,成为你的潜意识,不知不觉间影响你的行为。
自己想要彻底和学习共存,就要换角度看问题。把自己真正的问题,找出来。而不是仅仅只是一直想学习方法。如果自己喜欢学习,可能什么学习方法对自己都会有效;自己不喜欢学习,什么方法也不能彻底的解决。
希望这本书,对自己有用吧。我不想和自己的学习心理一直斗智斗勇,太内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