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不让自己成为“唠叨型”父母
07| 不让自己成为“唠叨型”父母
迟到千年/2023.5.19
在我们身边一定存在着许多这样的父母,他们为子女操碎了心,事事都管,事事叮嘱,事事指导,以至于他们的子女不需要为自己的事情操心,甚至也不为自己的学习操心。可是,这样的父母,反过来又不断地加码继续叮嘱和管着孩子,因为孩子根本就不具备自主学习或自主思考的能力。
小时候,我们面对父母的说教和唠叨,似乎没有太好的方法来应对,唯一能够做得就是听话,听从父母的指导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堵住父母的嘴。但成为一个“听话”的孩子所带来的坏处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惰性和依赖思维模式,事事都听父母的安排和张罗,不再主动思考,认为所做的事情都是为父母而做,无论是在生活方面,还是在学习方面。
当我们长大了一些,进入了青春期了,似乎不在那么害怕自己的父母了,再听到父母的说教和唠叨时,要么继续做好乖乖孩子的角色,要么叛逆了起来,父母让往左走,孩子偏要往右走。这时候,父母唠叨和说教的越多,孩子越觉得烦,愈加叛逆。
这类父母被形容为“知更鸟妈妈”,他们有着同样的特点,包办孩子的生活、学习的各项事务,喜欢不停地叮嘱、唠叨和说教孩子。知更鸟是动物界的劳模妈妈,知更鸟妈妈在喂养宝宝时,要用嘴把虫子嚼碎了,一口一口地喂给知更鸟宝宝,无论给的是什么,知更鸟宝宝都会张开嘴巴欣然接受。
小时候,当父母和周边的亲戚朋友们,过多地唠叨和说教时,我们往往觉得他们太烦了、太吵了,左耳进右耳出。直到我们成为父母后,才发现原来哪些唠叨和说教其实都源自他们的爱和关怀。
我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我就有点爱唠叨和说教,尽管我有意识地注意了,但仍然无法绕过潜意识的控制,不经意间便开始了叮嘱、唠叨,甚至是说教。但我的心中却又无比抵触唠叨和说教,凡是听到被人跟我开始讲起大道理来,我打从心底地觉得不舒适。
我的唠叨和说教表现最为明显的地方是对于我们担心玩子的一些方面,如在幼儿园要吃饱饭、想拉粑粑要提前跟老师说,等等……
这些事情是目前我们最担心玩子的一些事情,全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却总是叮嘱他,但又似乎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他是否吃饱只有他自己知道,有时候仍然宁愿将粑粑拉到裤子上也不提前跟老师说。
而且,有时候,当我们叮嘱他,他没有回应时,便又继续跟他说,这时他往往会说:“知道了,你刚刚已经说过了。”由此可见,这样的叮嘱和唠叨在他看来已经成为了一种负担,想必也一定起不了什么作用。
其实,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不喜欢成为被唠叨和说教的对象,比如当你正在开车,副驾上坐着你的伴侣,伴侣不停地叮嘱着你小心前车、注意变道、注意看出口位置,一刻不停歇地叮嘱和唠叨着。你会有何感受?
本来我们正在认真地做一件事情,耳边却不停地响起各种“善意的提醒”,而这些提醒又都是来自我们最亲近的人,此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听从他们的指令,调适自己的动作,而不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原本计划要做的事情,甚至心烦意乱,干脆不想做了。
我想这样的体验,你一定经历过,也一定觉得不好受。
付立平老师在《给孩子的五顶学习帽》一书中,建议我们减少无效说教,从父母多说转变为让孩子多说。
作为父母,我们期待孩子能够成为有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人,而不是事事依靠父母,事事需要父母盯着才能够去做,毕竟这才算是养育孩子成功的最基本的表现。
想要从父母多说变为孩子多说,付老师在书中也给出了两个建议的方法。
首先,父母学习倾听孩子,允许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是双向互动的一个工程,是有效沟通必不可少的环节。
要做到有效倾听,我们最好专注地注视着孩子,蹲下来与孩子保持同样高度,注视着孩子的眼睛沟通,如此才能够让孩子觉得我们是在认真地听他们说话。千万别三心二意,一边听着孩子说话,一边手上玩弄着手机。听孩子说话的过程中,通过微笑点头等肢体语言或言语向孩子传递“我正在听”、“我很想知道”的态度。适当地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尽可能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认真思考、理解孩子所表达的信息,随后对孩子予以明确的反馈和回应。
其实,我想说有效倾听的方法,无论是与孩子的沟通,还是我们大人之间的沟通,特别是在工作中与同事、领导的沟通,方法都是一样的。只有有了有效的倾听,才有可能有效沟通。
如果在倾听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的意见与我们不同时,别着急着否定孩子的想法,更不要直接说出我们的想法和答案。就像我们再和同事倾听沟通过程中,无论我们之间有多么不同的观点,耐心听别人讲完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是最基础的素质和礼仪,如果同事还没有讲完,我们便打断别人的说话并对其表示否定,想必这次沟通肯定达不成所期望的结果。
与孩子沟通是一样的道理,不能够因为我们和孩子之间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而理所当然地不尊重孩子,不让孩子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立认知和判断,但当他们的想法长期不允许表达,或者一表达就被父母否定,他们就会逐渐失去表达倾述的欲望。反正表达或不表达都没有用,何必要表达呢?
写到此处,我不禁想起了玩子,他是一位有着内向性格特质的孩子,本来让他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比较难了,如果当他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们就无情地否定他,他会多么受伤啊,长此以往,想必他一定会将自己的心门关闭起来。所幸,我们都鼓励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他有需求和想法勇敢地说出来,不会轻易否定他的想法,更不会打断不让他说,或者让他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
其实,尽管玩子的性格上面有内向性格的特质,但他确实一位十分有自己想法,并且坚持自己想法的人,每次都是我们陪着他按照他的想法做事。
其次,善于释放非语言信号。非语言信号指的是不适用语言,但能够让双方准确地接受和理解对方意思的一种沟通方式。比如与孩子约定九点上床睡觉,到了八点五十时,提示孩子看看时钟。
只有当孩子觉得所做的事情是自己的事情时,他们才能够更有责任感、内驱力,并且主动地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不可能永远陪在孩子身边,教会孩子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才是我们最应该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