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2024-08-27  本文已影响0人  南陌草青

圈里有一句戳中很多人痛点的话,那就是“为什么我懂得了那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呢?”

大家可能会想到:

“因为知道不等于做到”

“因为不能践行”

“因为不能学以致用”

……

大家想的都非常好,也很对。

但是有没有人想到,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坑?

大家说得再对,也是建立在因和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的基础上的。

当你分析这句话的原因的时候,你的理论基础是“懂得了很多道理,就应该过得很好”。

事实上是这样的吗?

换句话说,其实这等同于在说这么一个逻辑关系,就是:

“只要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就可以过好这一生”,

或者说,“如果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就可以过好这一生”,

或者说,“想要过好这一生,只要懂得很多道理就好”。

前后这么一换,很多人就看出其中的问题了。

其实关于这样的逻辑问题,我之前在刘润老师的《底层逻辑》里也看到过类似的例子。刘润老师是用一个句式来说明的:

“为什么+观点”这个句式,就是一只“注射器”。

“为什么”这三个字的强大之处就在于会强行把你的注意力吸引到为这个观点找原因上,当你开始为它找原因的时候,这个观点就已经悄悄地被“注射”进你的大脑了。

比如,胖子为什么会比较懒?

其实胖子可能并不懒,但是你不会这么想,脑袋里可能已经为懒在找理由了,这时这个观点已经注射进你的大脑了。

说实话,当时读到刘润老师的话时也觉得很是吃惊,感觉玩文字的人确实厉害。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坑呢?

用笑来老师的“灵魂四问”,为了方便理解,我们直接上图。

这里的A就是“懂得很多的道理”

那么B就是“过好这一生”。

第1个问题是:请问,A 真的是 B 的原因吗?

首先,懂得很多道理,的确是过好这一生的原因。

否则的话,为什么人要上学、要读书、要学习、要接受教育呢?

第2个问题:如果 A 是 B 的原因,那么请问,A 是 B 的唯⼀原因吗?

事实上,懂得很多道理,只是过好这一生的原因之一。

笑来老师曾给出了一个关于“学习”的模型:学习、练习、应用、创造。

这个模型不仅仅只有一个“学”,而是包括了“学习、练习、应用、创造”。

大部分的人,都只停留在了“学”这个第一个环节,甚至连“练”都没到,更别提后面的“用”和“造”了。

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看出,这个A并不是B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4个问题是:如果 A 不是 B 的最重要原因,那么请问,最重要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对于我们来说,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找到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进一步去“练”、去“用”、去“造”,就是要去“做到”。

知道了这一些,我们就可以根据最重要的原因去调整我们的行为。这样才能实现B,过好这一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