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14岁现象

2023-12-24  本文已影响0人  慧玲家庭教育

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2284天早安问候。

英国科学家曾研究证实:14岁的孩子,更热衷于刺激的危险的行为,最容易出现打架、叛逆、学坏、不愿跟父母交流等。

为什么会这样?

1.在与父母的关系上

这个年龄阶段是“依赖共生”,期,孩子由于各种原因,自己不能独立生存,转而依赖父母。

而父母,成全或享受孩子的依赖,对孩子进行过分地或强制地照顾,从而获得“被需要”的价值感或掌控感。

2.14岁,是孩子人格转折窗口期,体内荷尔蒙和肾上腺激素激增,力量变强,精力丰盈,变得有攻击性。他们更渴望得到外界的关注,而不是控制,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宝宝了。

一味地要求孩子像之前一样听话,孩子就会反抗,表现出共生绞杀。但孩子的反抗,不带任何的敌意和恶意。只是孩子在苦寻自己、界定自己。虽然抗拒父母,但内心依然深爱着父母。

3.攻击性成长和粗暴式表达,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成长特性,也是孩子内心抗衡的一种结果。

所谓的反抗,不是不爱,只是想用更尊重自己的方式长大。

4.14岁,人生的半熟阶段,夹生饭般的成熟。有着成年人的体魄,和年少的狂躁,少了成年人的心智。正是这拉扯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与家长相处起来,倍加拧巴。

5.14岁的孩子,价值观不稳,又急于探索世界,家长一定需要明确的规则和底线,去匡扶孩子的行为。

比如,可以告诉孩子:

①不能影响自己的安全;

②不可触犯法律条款;

③不可影响他人的利益等。

家长要怎么做?

1.孩子迷路时,维护好孩子的尊严,包容下孩子的偏执,做好孩子的引路人。接纳孩子的现状,才能陪孩子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中国社科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统计表明:我国陪读孩子的比例越来越高。遗憾的是,更多的家长是“陪”孩子事无巨细,却忘了“读”孩子的内心。

家长牺牲自我成长,把精力全部投注孩子身上,非但没让孩子放松,反而变相增加了孩子的精神压力。

而孩子要的,不是父母的眼睛,是来自父母的能量。

父母有光芒,孩子才有力量。

所以,面对14岁的孩子,无论有什么问题,最有效的教育是给孩子足够的尊重、成长的陪伴、爱的智慧指引。

这需要每位家长先做好自己,才可以有能力与能量帮助到孩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