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维的那些事儿

线上分享几点体会

2018-08-02  本文已影响127人  靖_d3cc

与传统的线下培训不同的是微信群讲课通常时长60分钟左右,但时间短不意味着你可以偷懒,相反,所有的精华都需要浓缩在这一小时内,所以你需要更加精心准备。

一堂好的微课,80%的精力在前期准备,20%的精力才是课堂表达。如何在前期做好准备呢?

课前,你可以利用麦客、金数据等问卷挖听众的需求

问卷需要涉及至少三方面的内容:

1、基本情况

包括:姓名、性别、地区、职业等;

2、困惑问题

如:“以下5种情况,哪些是你经常遇到却不知道解决方法的?”“关于**,你最头疼的是?”

3、期望效果

如“通过明天的学习,你希望达到_____?”

问卷填写完成后,你可以借助问卷网站本身的分析,也可以导出数据,用excel分析。

二、建框架

了解听课人的需求后,接下来先别忙着做开场白之类的细节工作,先把大纲做出来、搭个框架。微课时间短,常见的框架主要分为两类:递进性、并列型。

递进型,就像流水一样,按照顺序,分别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你要做一次关于“如何学习五维13项打卡工具”的分享,可以这样设计:

第一部分:根据第一步的调研,把常见的3-5个共性问题列出来(分不清重点、定了计划不完成等);

第二部分:分析以上的问题,说出解决办法;

第三部分:以上解决办法,具体在个人身上,怎么落地、会遇到哪些问题,等等。

并列型框架,直接在开头抛出核心要素,接下来分别讲解这些要素,要素之间是并列关系。

比如你要做一次“3F倾听”相关微课,采用并列型框架:

课程一开始告诉大家:“倾听分别是听的误区,听的层级,3f倾听

接下来分别讲:

- 倾听的三种障碍?

- 什么是3f倾听?

- 如何做到3f倾听?

(每部分10-15分钟)

三、填内容

OK,有了框架,接下来就需要按照框架去设计内容了。

内容包括四大块:干货、案例、提问、游戏。当然,这四大块未必都要用上,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策划,把它们填入框架。

干货是微课的精髓,包括:

1、思考问题的思路

2、解决问题的方法

3、快速解决的技巧

4、科学做事的工具

案例让干货容易理解,记忆,有趣。

微课的提问最好是封闭性的,如“有相同经历的同学请回复1

游戏是为了调节气氛,你可以按需选择。常用的微课游戏包括:

1、抢红包,前三名唱歌60秒;

2、爆照片,相互评价(不能恶意攻击);

3、做介绍,不能带有“你”“我”“他”;

4、签个到

四、扣细节

内容设计好,微课80%的教案就做好了,剩下的10%就是细节。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细节影响到微课的听课体验。

你可以从介绍、开场、过渡、收尾、解答、彩蛋六方面去设计。

五、问反馈

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及时寻问反馈。课前开始的时候,可以问大家语音,语速可以吗?如果有问题,可以及时调整。好的的微课平均1.5分钟一条语音,60分钟内约40条语音。如果你的内容比这个多,会让人接受起来吃力;相反,如果60分钟内你只发了20-30条微信,大家会觉得你在拖延,听众一直在等你说话。

六、注意力

分享中,听众会走神,你可以用你的语言拉回他们的注意力,比如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个秘密,我把这个秘密只告诉你们等。

另外学委及时跟进语音输出,也是一种吸引。

如果微课时间过长,中间还可以休息一下,放点轻松的音乐。

最后来总结一下:

做好一堂微课,你需要先去做调研、了解大家的需求和期待;接着设计框架,做好大纲;随后在大纲的基础上填入内容;有了内容,接下来在开场和结尾等细节重点设计;最后是反馈和吸引注意力。

今晚各位明星就要开始分享了,希望能给大家一点点的帮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