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青釉双耳瓶/耀州窑鱼藻纹青瓷碗

2018-11-19  本文已影响0人  朝歌暮雪

当下藏品出手及藏品送拍甄选,壹伍贰,伍陆,贰捌,陆玖零肆。伍女士  致力民间藏品出手渠道建设。影青釉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是对宋代景德镇烧制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的名称。由于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带白、白中闪青,加之瓷胎极薄,所刻划的花纹迎光照之内外皆可映见,因此被称为影青釉。景德镇烧制影青瓷的窑口遗址主要有湖田、湘湖、胜梅亭、南市头、黄泥头、柳家湾等处。其产品遍及大江南北,可以想见当时烧瓷的盛况。因为色质如玉,影响极大,当时全国竟有8省34个县出现了模仿景德镇的瓷窑,由此形成了以它为中心的青白瓷系,并居于宋代六大瓷系的首位。

【图片一】

影青瓷釉质的手感和观感,犹如青白玉一般,这是在鉴识宋代影青瓷时首先要考虑的。若遇干枯无光,釉面粗糙,或反之过于莹洁润滑者,则要谨慎。又如影青瓷的胎色,洁白细腻,淘洗精细,有的器物精细到几乎脱胎的程度,但在制坯和上釉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够均匀之处,坯胎有厚薄,釉面有流淌,故若遇胎质过分精细洁白,状如粉末,露胎和釉面均光润无瑕疵者,须小心。再如其纹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北宋早期影青瓷和元代的同类器物,花纹都不及南宋;若遇上像元青花上的人物故事图案,则显然值得怀疑。宋、元时期的影青瓷器的底部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北宋影青瓷器的底部较高,南宋次之,元代则很矮,甚至接近平底;且底部颜色各异。

【图片二】

耀州窑始于唐代,是北方青瓷的代表,位列宋代六大窑系。窑址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唐宋时属耀州治,故名“耀州窑”,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之一。北宋是耀州窑的鼎盛时期,以烧造青瓷为主,据记载于神宗元丰至徽宗崇宁的三十来年间,曾为朝廷烧造“贡瓷”。由于耀州窑的影响,当时各地争相效仿,形成了范围广阔的耀州窑系,襄括了河南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广东西村窑、广西永福窑、内乡大窑店窑等多个窑场。金代延续北宋时期继续发展,元代开始转型,走向末落,经明代、清代,终于民国。

耀州窑青瓷的主要特征在于纹饰刻印清晰凸显,种类繁多,风格粗犷豪健,生动自然;胎薄质坚,釉面洁静,色泽青幽淡雅。

【图片一】

鱼纹最早出现在仰韶文化陶器装饰上,是一种最古老的传统吉祥纹样。宋代陶瓷装饰领域的鱼纹更是屡见不鲜。“鱼”与“余”谐音,又可引申为富裕、富足,此时的耀州青瓷,在装饰形式上进行一系列的变化,与莲花进行搭配,形成“连连有余”的图形语言,寓意人们生活富裕、美好。宋代耀州窑的匠师们对这类纹样的处理,又根据不同的整体效果作具体的布局,合理组织画面,时而概括,时而细腻,使其生动活泼,灵活多样。

【图片二】

宋代耀瓷造型清秀,底足渐小,作高窄直圈足,制作都很规整,而且多留有二次修坯的痕迹。其工艺过程为第一次修坯时底足留的较宽,随后施釉。釉干后对器足再次修整,烧成后在底足部位留有明显的加施修削痕迹,又演变出鸡心底,圈足亦变为矮小圈足.宋代粗州瓷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为真宗乾兴元年(1022年)以前,器底较宽,足底往往粘有石英托珠,纹饰多简单。由于初将烧柴窑炉改为烧煤,烧成气氛不稳,产品与五代和宋代中期以后比,普追发暗。中期为仁宗至神宗时期(1023一1085年),是耀州窑的鼎盛时期,器胎因淘洗和炼制精细,壁薄质细,致密度超过此前产品。器物底足增高。以饰釉后再经二次精修的高窄圈足为特征。晚期为哲宗时期(1086一1127年)以后,盛行斗笠状小碗,以器物底足变矮、器胎变薄出现鸡心底为特征。盛行印花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