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

熬下去,出头的可能是你

2020-07-06  本文已影响0人  椰菜君

宝玉道:“我问你,可有贴女人的妒病方子没有?”王一贴听说,拍手笑道:“这可罢了。不但说没有方子,就是听也没有听见过。”宝玉笑道:“这样还算不得什么。”王一贴又忙道:“贴妒的膏药倒没经过,倒有一种汤药或者可医,只是慢些儿,不能立竿见影的效验。”

宝玉道:“什么汤药,怎么吃法?”王一贴道:“这叫做‘疗妒汤’:用极好的秋梨一个,二钱冰糖,一钱陈皮,水三碗,梨熟为度,每日清早吃这么一个梨,吃来吃去就好了。”宝玉道:“这也不值什么,只怕未必见效。”王一贴道:“一剂不效吃十剂,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吃到明年。横竖这三味药都是润肺开胃不伤人的,甜丝丝的,又止咳嗽,又好吃。吃过一百岁,人横竖是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那时就见效了。”

说着,宝玉茗烟都大笑不止,骂“油嘴的牛头”。王一贴笑道:“不过是闲着解午盹罢了,有什么关系。说笑了你们就值钱。实告你们说,连膏药也是假的。我有真药,我还吃了作神仙呢。有真的,跑到这里来混?”

之所以想到《红楼梦》中的这个段子,是因为经常有人要椰菜君谈谈,为什么江湖大门派螯合疗法,屡屡传出孩子进步的佳音,甚至不乏脱圈的捷报。椰菜君以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只有借助于科研论文了!

正好,最近就有人发表了一项谱系儿童的跟踪研究,可以拿来一用。

这篇论文的研究者找了125位确诊的谱系孩子,在他们约3岁的时候,用ADOS评估一下自闭的程度,打一个分数;等他们到了6岁的时候,再用ADOS做一次评估,打一个分数;第二次的分数减去第一次的分数,如果为负值,就说明自闭程度减轻,如果为正值,就说明自闭程度加重。考虑到误差,以超过2分的为有明显变化。

结果如下:

可见,有29%的患儿自闭程度减轻了,有54%的基本保持不变,但有17%的患儿,反而加重了。在这125位患儿中,有2位的自闭程度显著减轻。特别地,作者指出:患儿接受干预的历史,和他们症状的减轻、维持还是加重,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

 如果严格一点,改善更明显一些,把3分作为门槛,那就有13位患儿达标,所占比例是10.4%。如果把5分以上归到脱圈的行列,那比例是1.6%。

无独有偶,根据2014年发表在JAMA Psychiatry上的一篇论文,在跟踪调查了421位谱系儿童在2~4至6岁之间的自闭症程度后,研究者发现,其中11.4%的患儿可以归为出现了明显的症状减轻,而其它患儿则维持不变。同样,这项研究也是采用最严格的ADOS评估。

碰巧,之前在《脱圈是永恒的目标,跳坑是不歇的话题》一文中,椰菜君曾谈论过,早在70年代就有人调查过”脱圈“的比例,而这个数字正好是1.5%。。。。

当然这些可能都是数字上的巧合,不过基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小部分自闭症患者的症状会逐渐减轻以至于完全消失,而且很可能和使用何种干预方法、甚至和使用不使用干预方法,都没有什么关系。这点在美国康乃狄克大学Deborah Fein教授所做的”脱圈“研究中也有体现,就是她找到的”脱圈者“中,接受行为干预和不接受行为干预的,各占一半。  

那螯合疗法呢?

其实自闭症各种疗法——先不谈行为干预——中,椰菜君最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就是螯合了,倒不是惊叹于它原理之精深,也不是震惊于它实操之详细,而是它名副其实,家长得白天黑夜连轴转,熬螯个两三年,比孙猴子在八卦炉中锻炼七七四十九天还要辛苦N倍,才可能有缘见效。

那看了上面的研究,你会不会觉得,只要熬几年,并不需要螯几年,十个孩子里面,就会有一个孩子会熬好,一百个孩子里面,有一个孩子还会熬脱圈?这是不是就是螯合疗法信众虽广,最后却要随缘的原因呢?

事实上,这就是为什么在做自闭症治疗研究的时候,必须有安慰剂对照组的原因。因为这样的研究通常耗时很长,半年一年是家常便饭,而自闭症又是一种发育障碍疾病,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患者自身的发育极可能会对症状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不加思索,断然把这10%出现大幅度改善的患者归结为疗效,那其实每天喝白开水也是可以的!

参考文献:

Trajectories of Autism Symptom Severity Change During Early Childhood. J Autism Dev Disord. 2020 May 14.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of Symptom Severity and Adaptive Functioning in an Inception Cohort of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JAMA Psychiatry. 2015 Mar;72(3):276-83.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