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做事效率越来越高?
随着健身、阅读、写作等各项爱好的陆续开展,我惊喜地发现我现在的做事效率越来越高了。纵然有这么多项任务齐头并进,我每天仍都能有时间乐呵呵地唱歌听笑话打游戏。
在此把我的做事经验分享给大家:
第一条:动手之前先做计划
我特别爱做计划,无论大事小事,行动之前我都要做一个计划。
比如一个重要项目的跟进,一个五年规划的撰写之类,必须要在干干净净的白纸上整整齐齐地写出行动目的、现有资源、执行步骤、期望结果等等,边写边考虑行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并思考解决方法。
在执行步骤的那一栏里会有具体的进度考核项,哪项做了,做到什么程度,都详细地进行分类记录,哪一项没做,为什么没做,原因都会标注清楚。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思考如何评估我的所有执行项,如何给这些执行项定义难度和成功标准。很多时候我会边做边边在网上快速搜索别人的做法和感受,然后赋予我的行动相关定义。
在这些思考和搜索并进的同时,我还在纸上列表格,尽可能在一个表格里写出所有执行项,主要目的是让这次计划更清晰。
这些看似没有没有什么用,但是真的做完这些,你在后面执行的过程中思路就特别清晰。因为经过前面的思考和布局,在后面的执行中就很有大局感,而且心中已经有了大概的评价标准,有些执行项仅做一次,就可以马上知道改进办法。然后一次比一次做得好,效率越来越高,越做越有信心。
一个完善的计划让事情动手前已经清晰明了,大大增加了信心和把握。所以前满后快,省时省力,成就感十足。
第二条: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
我发现很多人做事没有韧性,只要行动过程稍有不顺,稍微遭受一点点小失败、小挫折,脑袋里就有放弃的苗头了。自己在那琢磨着一些莫名其貌的自我反思:我是不是太笨了?是不是不适合做这个?越是自己没自信吧,越爱跟做的好的人对比:看那谁谁谁,一出手就成功了,真聪明,运气真好,唉,我不行……然后就真放弃了。
诸如此类的心理反应,都是很悲观的很落后的。这些人大多在公司的某个角落混饭吃。做一些工作要么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做,要么是领导拨一下就动一下,像老牛拉破车,没有一点主动性。这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的。
我的优点在于,我习惯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就是我这件事没有做好,那我一定会从这件事上总结相关的经验教训,然后认真思考以后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我会怎么处理。我会思考很多种情景,然后分别想应对方法。
实践证明,以后同类的事情真的会反复出现,而我的解决办法一次比一次高明,灵活性也越来越高。
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这是社会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当自己犯了错误或者在某件事上没有别人表现好时,就盲目怀疑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我们可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历史,看国家,为什么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呢?
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允许自己出错,允许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允许尝试失败,这是我们进步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从每一次的失败和挫折中积累教训和经验,我们才不会因为犯错或者失败就被打击到自信心,就一蹶不振。错有错的好,好好反思错误,是为了下次表现更好。
第三条:麻利执行不纠结
有很多人做事之前不是列计划,也不是给自己加油鼓劲,而是在那里胡思乱想,犹豫纠结,敷衍拖延。要么觉得这个事没有必要做,要么是想万一做不成自己会遭受的损失,要么认为现在不着急到时候再说,总之,就是不行动。
不行动就算了吧,还给自己找一堆棒棒的理由,让这个不行动的决定看起来无比明智。
就拿大家最熟悉的减肥来说,有一句金句几乎无从反驳: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
我醉了,你说的真有道理。这句话我敢说是从一个死性不改的大懒人嘴里说出来的。为什么我这么确定?因为真正想瘦的人,脑袋里都敢想吃饱这两个字。
而我的优点在于,我想做一件事,不管有多难,都先认真审视它,分析它。把这件事拆解开来,分成步骤,然后充分计划,让这件事先有一个开始。做一件事到底有多难,我从来都不是听别人说,而是我自己尝试过后得到亲身体验。
越来越多的尝试,也让我对于陌生领域越来越有信心和冲劲,不管是成功的尝试还是不太成功的尝试,我都收获到喜悦和成长。
以上三条是我这大半年进步的最主要的主观原因。我要继续坚持并发扬我更多的优点,让我以后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激情澎湃,惊喜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