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500字简云间

我家40年采访记录

2018-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洞澈清明

一辆自行车——便捷的出行条件

编者按:一辆自行车, 40年前奢侈的梦想,便捷的出行条件。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出行条件不断改善,不变的仍然是对自行车的挚爱。“我家40年”的故事,从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说起……

讲述人:无欲则刚

记录人:洞澈清明

      1978年改革开放时,我三十二岁,参加工作已到第八个年头。当时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学校与家的距离约一公里,每天步行上下班,也不感觉有什么不方便。学校的教师大多也是本乡本土的,生活条件都很贫困,每天也都是这样家庭——学校的来回奔波。

      到了1982年,学校迁至离家四公里的官塘乡政府所在地,这样一来,每天仍然以步行的方式上下班,就感觉有诸多不便了。当时有个别条件好的老师购置了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看着人家骑着崭新的自行车上下班,当然十分羡慕。我也很想购买一辆。可是,当时的月工资只有三十多元,家里有三个孩子需要抚养,盼了好长时间,也积攒不到购置一辆自行车的钱。过了约两年,好不容易攒了近两百元,够买一辆自行车了。但是到商店一打听,人家说要有自行车票才行,我这个只知道教书确不会搞人际关系的教师只能望车兴叹了。后来,还是一个有神通的朋友,靠与当时的供销社干部的关系,搞来了一个自行车票,我才得以购买了一辆当时属于名牌的“永久”牌自行车。我多年的自行车梦得以实现。

      当我骑着自行车上下班时,那种心情不知多么的舒畅,骑在车上,哼着小曲,不一会就到了。只要闲暇,我就不由自主的去拨弄自己的爱车。擦擦车身,拧拧螺丝,这一辆自行车我骑了将近十年,仍然显的很新。同事们都夸我会保养车。那时,农村的道路十分原始,基本都是土路,一到雨天,道路泥泞不堪。我是不会让车子沾泥的,因此还得步行上下班。

      到了2000年,我的工作调动到离家十多公里的武店中学,我们家庭的经济条件也改善了许多,儿女们都购置了摩托车,我仍然骑着自己那辆心爱的、久经沧桑的自行车。别人都劝我换摩托车,可是我舍不得丢掉我骑自行车的习惯。后来由于我原先的自行车太破旧了,又不愿意丢掉骑自行车的习惯,女儿只好又给我更换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这辆车一直陪伴我到2007年退休。

      前几年,我的三个儿女每家都购置了小轿车,每次我外出,儿女们都想用车送我,而我坚持:只要不是去太远的地方,仍然骑自行车前往。我认为这样自由、方便又环保。

      现在出行条件十分便捷了,所有的家庭都有了摩托车、电动车、大部分家庭都购置了轿车。而且路面也得以彻底改造,出门就是水泥路或沥青路面,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在我们家门口就有高速公路的出入口。现在去蚌埠、淮南、滁州等过去认为特别遥远的城市,坐上车少则几十分钟,多则几个小时就到达了。不过只要路程不远,我仍然坚持骑自行车。

  去年清明小长假,女儿一家带我去曲阜泰安旅游,今年又利用双休日带我去爬天柱山。每次上下山,我都坚持步行,不坐缆车。我告诉女儿,我之所以到现在身体依然那么硬朗,是因为我一生坚持骑自行车,更得益于改革开放这四十年来,我们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孩子们看着我这么好的身体,自然十分高兴,他们还说明年要带我去黄山旅游,我与他们开玩笑说明年外出旅游我就骑自行车去。这么一说他们都乐了。

【记录人的话】

改革开放40年,大舅和大舅妈将哥哥和姐姐都培养成大学生,如今他们已经工作成家,生活幸福美满。怀着对老家特别的钟爱,大舅不愿意和哥哥姐姐住在城里,仍然居住在农村。不过他们重新将老房子进行了翻盖、装修,现在的住所也有独立的厨房,客厅,卧室和卫生间。农村的泥泞小路也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大舅对此感到很满足。我们都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亲眼见证了国家科技的进步,物质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小一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通过自身的努力,生活也都越来越美好。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不变的仍然是对自行车的挚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