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第七课:入园焦虑篇

2021-08-27  本文已影响0人  殊贤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请听望子第七课

进入幼儿园,我的孩子情绪非常的大,每天早上都哭闹的非常的厉害,也特别的伤心。进入幼儿园吃饭吃的也不太好,睡觉的时候也会有很大的情绪,每天回家也一直说着不愿意去幼儿园。

孩子每一天上学都会哭闹,而且越来越严重,不愿意走到去幼儿园的路,不愿意看到幼儿园的大门,当进到幼儿园校门的时候更是撒泼、打滚儿、大喊大叫,他每天从早上起床一直到幼儿园,情绪都非常的大,每一天都非常焦虑。

想上幼儿园。我家孩子上学之后,晚上睡觉老是半夜惊醒,导致睡眠不好,不愿上幼儿园。我们家小儿子今年三岁多了,但依然每天早上哭着不愿意去上幼儿园。每天早上上幼儿园那个哭闹啊,跟我说:妈妈,我不想去上幼儿园。

妈妈,我想你。幼教频道的家长朋友好,今天跟大家分享关于孩子出现了入园焦虑怎么办,就像前面大家问到的,孩子上了大班不想入园,出现了不愿意起床、磨蹭、甚至说谎话的毛病。其实呢孩子的这些行为啊都属于分离反应,

就是在离开熟悉的环境、熟悉的这个养育者之后啊出现了强烈的生理反应,比如说行为上哭闹、食欲不振。失眠、赖床、磨蹭,情绪上呢出现了焦虑、抑郁、着急、愤怒等等。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沃斯做了一系列陌生人场景实验,

把一到四岁的孩子带到陌生场景里,观察孩子在妈妈在场和不在场的表现。结果就发现孩子的表现呢高度地取决于母子关系。如果母子关系平时就比较好,孩子和母亲建立了安全性的依恋关系。即便在陌生的环境当中,妈妈离开以后啊,

孩子会哭闹,但是呢妈妈回来以后就很容易哄好了。大一点的孩子,如果他发现妈妈真的走了,哭一会儿以后啊,他可以自我安慰,然后让自己安静下来。实验发现,越小的孩子越恐慌、越难以安抚,如果平时母子关系就不好的,

在末世。环境里啊,孩子本来就特别紧张、容易害怕,他会紧紧地抱着妈妈,而妈妈离开以后呢,他就会陷入到惊恐当中,一直在哭。所以啊如果孩子入园以后出现了非常强烈的分离反应,我们首先要觉察一下自己平时跟孩子的关系怎么样,

那分离带来的最可怕的感受就是被抛弃感。孩子害怕呀,妈妈不要我了。有的成人会拿这个故意去吓唬孩子,然后看一看孩子的反应,甚至体验一下自己被需要的感觉。这个真的是很无聊啊。如果您体会不到孩子的感受,因为孩子内心的恐惧比我们想象的要恐惧很多,

即便是一个大人哈,如果你的妈妈跟你说我不要你了,连说十遍,估计我们自己也会非常的难受。所以我们不要去吓唬孩子,有很多家长说。看着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又心疼、又着急,又没办法不去,那到底该怎么样去安抚苦恼的孩子呢?

第一,父母或者是其他的抚养人要带孩子去熟悉环境,包括幼儿园的老师、小朋友,帮助他们去消除陌生感。我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分离反应,不要以为他哭着哭着哭习惯了就没事儿。如果我们大人无视孩子的恐惧和他的痛苦,

那么就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心理创伤。那有的孩子呢比较内向、胆小,光做这些事情是不够的。我们还可以跟幼儿园去沟通一下,比如啊第一个星期可能需要家长坐在教室里陪着,等孩子适应了,可以减少陪伴的时间,上午陪一下,

下午不陪,逐渐地减少陪伴时间,直到孩子能够自己在幼儿园独立地适应下去。就是一定要跟孩子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去幼儿园,为什么妈妈不能陪你?有的妈妈要上班是趁着孩子睡着了偷偷地溜走了,这个是大错特错的。孩子一旦发现妈妈不在啊,

就会大哭、大闹、找妈。虽然两三岁的孩子说不清楚自己的感受,但是他能听懂,你可以跟他解释啊,妈妈现在要去上班,再不去就迟到了,但是妈妈非常爱你,妈妈下班以后啊第一时间就来接你。这样啊孩子心里面就会有一个希望,

妈妈会回来的,他会来接我。第三点呢就是让孩子寄情于物,找一个孩子喜欢的东西。比如有的孩子睡觉的时候会抱一个小布娃娃,入园的时候就可以带上三岁左右的孩子啊还不能直接通过想象来想妈妈,她需要借助一个最喜欢的东西来想妈妈,

这个东西就起到了一个过渡作用。代表妈妈来安抚他的情,我们可以跟幼儿园沟通一下,允许孩子带上这个东西。第四点,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承诺。不要以为孩子小啊记不住,老是去哄骗孩子,很多时候你忘了他都不会忘。特别是在入园刚开始的这段时间,

说好了要去接他就一定记得去接。基本上孩子入园出现的很多问题啊都是由于孩子的分离焦虑导致的。不过呢有些提问的家长可能是自己有分离焦虑,也就是说不是孩子离不开你,是你离不开孩子。有个妈妈说啊,看着孩子哭啊,

自己非常的心疼,悄悄的流眼泪,每天送完孩子回到家一直守着监控不停地看,看到孩子哭呢就特别的难受,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办法从情绪当。走出来一个人掉眼泪,一直看监控,时时刻刻地想看到孩子。

我们想一下啊,这个反应是不是特别有点像孩子,要时时刻刻地看到妈妈才安心,这就是咱们家长自己的分离焦虑。如果父母自己没有办法处理自己的分离焦虑呢,就会通过各种办法去缠着孩子。过度担忧的是一种生怕磕着的、

碰着、怕被欺负、怕吃不好、怕喝不够水,就像蜘蛛妈妈一样吐丝、结网,把孩子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抓得很紧很紧,在不知不觉当中制造了一种孩子离不开自己的假象。当然这样的妈妈她不是有意这样做的,是一种不由自主的、

下意识的结果,这样的话呢孩子就很有可能收到你的情绪和愿望,配合你,然后和你哭闹不断。甚至小病不断,因为这样就能证明你对他很重要很重要。我们一定要知道啊,孩子的情绪是妈妈情绪的延续,他虽然说不出来,但是他可以完全接受到来自妈妈的情绪,

尤其是那些负性的情绪。那大人的分离、焦虑该怎么处理呢?那我的建议就是需要接受心理咨询来处理一下。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孩子很多情绪问题、性格问题都跟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有巨大的相关性。综上所述,简单总结一下就是跟孩子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大人自身的心理和情绪的健康也是更为重要的。好,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各位老师、家长们,大家好,接下来分享一句,父母给孩子最大的爱就是成长自己。怎么理解成长?此刻我觉得这四个字最给力,

那就是战胜自己战胜自己,做一个和自己赛跑的人,前方的路将会无比的开阔和舒展。谈到孩子们入园焦虑,曹老师刚才如同把我们从一团乱麻中涮了出来,有没有感觉有这么三点,至少我们大人要从中超越。第一、自己从情绪中走出来,

自己怎么样,孩子就怎么样。第二、放下内心的过度担忧,但又对孩子一点儿都不好,有句话说担忧及诅咒。第三、感觉一下平时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在怎样。层面上要不要超越一部?那怎样才能走出来,怎样才能放下担忧呢?

曾经有一位同仁问过老师,老师,我想放下心中许多的牵挂,可实在是没办法做到。记得老师说过,当我们这颗心哗啦一下打开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下去了。心如何打开,我们得做个明白人。这个世界千变万化,孩子的世界也千变万化,

但唯一不变的是什么?就是人生永恒的规律,也就是说我们有怎样的行为作用,就有怎样的反作用,种瓜得瓜,重度得对原因和结果。从来不迟,家长们天天担忧、焦虑、情绪压抑,孩子们就延续了家长这样的情绪,他的孩子可怜巴巴的,

实则是我们大人可怜巴巴的,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自己离不开孩子。想想是不是这样?假如我们心里只装一个小孩,我妈能做多大的事儿?相反的,有的家长心情开朗、来去如风,孩子们也很皮实、很容易合群,长大了有热情、

有闯劲儿,给一家人带来活力,何乐而不为?孩子们是可以教得好的,要运用好孩子,家长得做出好样子。比如平时与孩子们的关系培养,这可是助力开发了孩子的能量,这是给他最好的储备、给孩子坚强的后盾。那关系的关键在哪里呢?

也是要教育。在一次线下学习会上,有一位犹太妈妈参加,他跟我分享了家庭教育中对孩子重要的三条:第一、最好的教育是信任孩子,孩子们一旦得到父母的信任,做起事来更有力量。第二、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独立,在陪伴中是他们学会独立完成该做的事情、

独立自主,让他们更有成就感。第三、最好的教育是关注孩子每一次的进步,其实。给予孩子认可和鼓励,极大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上三点都是在开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使他们展现能量、智慧与自信,助力孩子从平凡走向卓越吧。

当然我们要做最有力量的父母,战胜自己、超越一把,我们一起加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