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关二爷的香火飘进了圣母教堂
家里断粮了,好几天都没做饭了,最后的一捆意大利面也当早点做成阳春面吃了,故而饿的眼发昏腿不稳的我带上了老马够奔家乐福去积草屯粮。我每次出门特爱带着老马,注意,是马不是妈,我没打错。他是个胖乎乎圆滚滚的男生,一谈起感兴趣的话题就滔滔不绝。现在最该聊的当然是复联2了。纵然是我这么不感冒漫威的人也会听得津津有味,因为丫嗨起来声情并茂,我的漫威宇宙知识基本上都是他科普的。
当然了,光说话当不了吃饭,补给粮食才是正根。之前一直跟京客隆小地方转,这会去家乐福买还真有点儿不适应,有些菜,肉都贵了不少,幸而三文鱼是平价。但是好吃的量少,那些辅菜才是主角。最近研究用意大利面做拉条子,配的菜都是我爱吃的嘎嘣脆蔬菜,葱头,洋葱,彩椒,芦笋,恨不得吃个一斤。其实好像北方人对于面食都会吃的比米饭多。你看炸酱面,也是得用海碗才爽——当然更多是为了拌匀实咯。不过我也是往着一斤吃。
逛着逛着,老马激动了:哦,就这个!那会儿我最常吃的就这个!
我一看,就是他那会儿安利给我的意面嘛。这东西他自法国留学回京以后从来不吃,嫌贵,连牛奶都不喝,也是,人家那儿一升不到一欧元的价,你让我回来买个盒装750毫升的小十块钱我也心疼。不过对我来说,总比选择吃米饭要好,因为方便。有机会你们一定要尝尝意大利拉条子,真香。
顺着这面条儿讲去,他给我讲述了一段香火的故事。
早年间他在法国留学时,打打零工赚赚零花,在尼斯圣母教堂旁边的一家小馆打下手,名曰“莉莉私厨”。老板是一位香港人,王先生,年过花甲。老先生早年间跟着媳妇儿来到法国,开了这么家小馆子,生下了一儿五女,三女莉莉,一直跟着老夫妇在饭馆里干。这家小馆子,在尼斯城众多亚洲菜馆中算独树一帜,价格也不菲,一般留学生是来这儿吃不起的。当然,要是你知道了大概都怎么做出来的菜,估计你更不会感兴趣了。
王先生的馆子说是私厨,也算是不白给。我总以为香港人开的馆子嘛,粤菜,茶餐厅的感觉。哪知道包罗万象。麻婆豆腐,茄子煲,西安牛肉汤包,上海小笼包,锅贴儿,香椿炒鸡蛋,梅菜扣肉,从南到北什么都有。有一道神菜当地法国人很喜欢:拍黄瓜。他们可能从来没想到过,这三明治汉堡包里的配菜还能跟蒜泥与醋相亲相爱,迸发出如此美味。当然了,秉承着凉菜最挣钱的一贯传统,这道菜的价格够买好几斤黄瓜了,足够天波杨府用的。另,这些小吃都算做是前菜,时常有些人来吃吃包子锅贴拍黄瓜,四十欧就出去了,听得我都瘆得慌。不过老外还是真买账。一次,来了一对英国老夫妇,要了个麻婆豆腐,香酥排骨,香葱炒鸡蛋,配着小酒吃嗨了,让老马进后厨把王老先生教出来,一个劲儿地夸这菜“fantastic”。我回想了下儿网上宣传过的英国黑暗料理,挺理解二老。不过西方人在和中国接触不多的情况下,中国烹饪的技艺口味确实如同魔法。他们多吃土豆,也吃茄子,爱吃柿子椒,但是根本不知道这三样儿组合在一起有多美味。等一道地三鲜出炉时,那真的是跟没吃过饭似的。
对于技法的惊奇,莉莉姐的男友一家深有感触。他们是尼斯本地人,没往外走过。莉莉姐和她的男友觉得是时候双方家人见见面时,把这一家子带来了餐馆,平时在前面照应客人的她亲自下厨,做了一大桌子招牌菜。法方父母最爱吃也最爱看的就是什锦炒饭。他们看到一个柔弱的女子,一手挥舞着炒勺,一手颠着硕大的菜锅,五颜六色的蔬菜粒、肉粒混杂着米饭在锅内有节奏地波澜起伏,忽而又浇洒一些“莉莉的神秘配方”——就他妈味精。这位东方姑娘就显得更加神秘和可爱了。那顿饭,法国人民彻底拜服在了味精与高油下。就是好吃,没辙。
所以,老马这个小胖子在那儿时也多有福利。一帮人累了一天,王老先生总会问问,小马,想吃啥,我给你炒个。回锅肉。好。炒蛏子,好。这也好那也好,一个人劳累了一天还会变胖也就不奇怪了。
回头再谈谈这位老先生。王老板是个地道的中国小老板,这一点上我觉得两岸三地没区别,中国人就是中国人,都一样子:极为节约,勤俭持家。希望子孙盈门,可惜男丁一个。盼望儿女出息,惜乎总有扶不上墙的(相对而言,其实跟法国无业者那生活滋润极了)。再有,就是迷信。我看现在餐馆也讲究这个,供个二爷啊赵公明啊什么唔的,但是那蜡烛都是电子的,而且早来餐馆时也只会看到员工训话,还真没看老板拜过。但是王老夫妇可不是,每天,营业前,拜关二爷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这时候老马都是在外面的,夫妇二人焚香祷告,再拜稽首,即使你听不懂粤语说了啥,都能听出那一份虔诚恭敬之情。这时候我就特能理解看着这一幕的老马,因为,我也不信这个。都说不信比迷信更可怕,我也不知道为啥。就跟求佛似的,佛爷真的忙得过来么。尤其是二爷,儒释道三教抢着要要怹去上班儿,一会儿伏魔帝君了一会儿又武圣人关夫子了,关二爷真的不会人格分裂么。不过许是心诚则灵吧,这一家子日子挺红火,蛮幸福的。至少女婿成“们”,一帮一伙的来看老丈人,七子八婿满床笏也不过如此吧。老人家是生于香港长于香港,虽然在此定居立业,可是一直也不是法国公民身份。但是把这一群儿女生于此地,抚育成人,让她们成了法国人,也算是中国式父母的那种“为了儿女好”的心愿顺遂了。不过老人家念及故土,想要叶落归根,用这几十年来的积蓄还是回香港买了房子。那段回国的时期,可把老马和莉莉姐忙坏了。但是姑娘依然秉承老一辈的传统,虔诚进香。老马有些不解,问:“你生长在法国,也信关二爷吗?”莉莉姐很吃惊:“你不信吗?!”好吧。
除了室内的香案,老王家还会在大门的门缝里插香,让香烟顺外飘散。看着袅娜的青烟飘向了尼斯圣母大教堂的方向,他深深滴感觉到,一个次等神与造物主之间的共处是多么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