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想做一位像您一样的母亲。
妈妈,我不想做一位像您一样的母亲
爱来自父母,其实令人悲哀的是伤害也往往来自父母,而这爱与伤害,总会被孩子继承下来。小时候放学回到家总能看到地上有摔碎的洁白的瓷盘和明亮的玻璃杯,我看着那一地的狼藉,不禁打了个冷颤,仿佛妈妈发完脾气最后一个摔门的响声就在我耳边想起…
我上初三以前,对于妈妈的记忆总是很模糊,到后来我才明白,人总是刻意的去淡化那些伤心的记忆。我知道我一直在逃避,一直不敢承认我的妈妈是个暴躁而又冷漠的母亲。或许是因为母亲这一形象给人的总是无私而又伟大的形象,把妈妈的不好说出来总觉得很愧疚,开始用道德标准来绑架自己。当我读了《母爱的羁绊》这本书后,久久不能释怀。我记得那个午后,阳光透过图书馆的窗户,照在我因为抽泣而抖动的肩膀上,我的眼泪滴满了这本书,压抑了十九年的内心终于被这本书给倾诉出来。它让我直面了对于母亲的看法。也治愈了我的内心,真的很想把它推荐给所有女孩子去看。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母亲或女儿,最终帮助我们重塑自我。在这里我不是去埋怨或者批判自己的母亲,而是那种或许她不知道的,无意间带给我的伤害让我想以这样的方式去倾诉,并且勇敢的去面对,找到方法去治愈自己。让这种无形的伤害不再延续给下一个人。
前不久刚看完了《都挺好》这部大火的电视剧。里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苏明玉在警局冲苏大强大吼大叫,导致苏大强晕倒住院。苏大强晕倒前对着苏明玉大喊:“赵美兰”。苏明玉愣住了,她在医院哭着说:“赵美兰是我妈,是我最恨的人。”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就止不住的流了下来。我想起大一的那个暑假,回到家的我找不到闲置很久的MP3了,就问爸爸,爸爸看着电视不经意的说:“你放着也没什么用,你姑的孩子看见了喜欢就给他了。”我顿时很生气,转身进了房间,重重的摔了门,我却走不动了,我楞楞的站在那里,慢慢的蹲下,抱着自己的腿哭了起来,我不是因为没了MP3而委屈,而是我居然变成了我最害怕最讨厌的模样,妈妈的模样。
从那时起,我在为人处世当中比谁都注意控制自己,也从来不把自己的坏情绪带给别人。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毅然选择了离家最远的南方城市,因为或许离得远了,就能给自己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改变。我相信自己可以慢慢改正,也很努力的看很多相关的书,努力不去变成自己曾经讨厌和害怕的样子,努力不成为像妈妈那样的母亲。
其实很多患精神疾病的人往往是被生命最初的受挫深深的伤害了内在——情感、心灵、精神。很多丁克人群就是从小生活在一个不美好的环境,比如感情破裂导致婚姻失败的家庭、只生不养的家庭、为人父母不尽责的家庭,导致丁克人群不愿意有孩子,我认为他们这样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不想自己成为一个失败的父亲或者母亲,就干脆不要孩子。当然我这里所提到的只是一部分丁克人群不想要孩子的原因,也有一部分只是单纯的不想要孩子。
或许你的童年回忆里有那么一段被刻意忽视的痛苦,或许你是那些人中的一份子,但还是希望你追求上进,喜欢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