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

孙子:别跟我提《三十六计》,我和它三观不合!

2018-08-18  本文已影响69人  88cd0b23be22

孙子是谁?本名孙武,被尊称为孙武子,简称孙子,春秋后期人,《孙子兵法》的作者。

孙子和孙膑是一个人吗?不是。孙膑要比他晚上一百多年,至少是他的孙子重孙子。孙膑也写了一本书叫《孙膑兵法》。当然,他最出名的还是孙庞斗智、杀庞涓的故事。

《三十六计》也是孙子写的吗?不是,孙子和《三十六计》几乎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它至少要比孙子晚上一千年(如果作者是南朝刘宋檀道济的话),甚至两千年(如果成书是在明清时期)。

现在,人们经常将《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相提并论,孙子如果在天有灵,定会拍案而起:靠,别跟我提《三十六计》,我和它三观不合!

此话怎么讲?

《三十六计》的“计”是阴谋诡计、奇谋巧计。这里面的典型代表恐怕非诸葛亮莫属。他为了一个梦想,一个情结,逆天而动。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劳民伤财,尸横遍野。做的都是唯有冒险才能侥幸成功的事,可偏偏他又是个从不弄险之人。

三十六计只能当故事听,不能把它当战争。否则定会死得很惨。

而《孙子兵法》讲的绝不是这些,它讲究的是:

1算赢了再打,而不是“打赢”

打赢打赢,当然是打完了才知道输赢。不是吗?

不是的!《孙子兵法》讲究的是算赢了再打。

《孙子兵法》号称百代谈兵之祖,全书6111个字,包括《计》、《作战》、《谋攻》……共13篇,而“计”贯穿于各篇之中。

注意,这里的“计”,不是计谋,而是“计算”。

计算什么?

打仗之前,先计算双方的“五事”(道、天、地、将、法)中的“七计”,即七个方面。

讲的都是基本面,讲的是SWOT分析,讲的是实力决胜。

算下来分数比对手高,实力更强,再兴师动众去打,结果准赢。不如对手就先眯着。

所谓先胜后战,赢了再打是《孙子兵法》的核心!

 “五事七计”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全是真功夫,是人格,是智慧,是汗水,是时间,是积累。

2以强胜弱,而不是以弱胜强

“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因为胜利是水到渠成的事,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所以并不容易被人记住。

而以弱胜强常常包含着精彩的故事,所以向来为人们津津乐道。然而,这绝对是小概率事件。

在管理学上这叫“沉默的证据”。真正的绝大多数,绝对的大概率事件,都沉默无言,所以你不知道。而那些小概率事件,以少胜多的例子,人人都替他大肆宣扬,一千年后你还知道。三千年的例子累积起来,倒显得比比皆是成了主流了。

真正的胜利来自于实力,而实力来自于平时日积月累的训练、行军、演习。这些都是战斗的一部分,甚至比战斗本身更重要。最不重要的就是战斗本身,因为作战就那一下子。

如果实力不济、没有胜算,指望上了战场再强取胜利,那是不可能的。

孙子行事极其谨慎,他深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所以他根本不看重什么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妙计安天下之类的东西。当然,计策该用还是要用。

总之,《孙子兵法》不是一本教你投机取巧的书,而更强调的是一些基本的规律。

3打得赢,还要代价小

李克说魏文侯“数胜必亡”。胜仗打多了却要灭亡,这是什么逻辑?

因为,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傲之将率疲惫之兵,焉能不亡?典型例子就是汉武帝,一生穷兵黩武,最后差点亡国,晚年不得己下轮台罪己诏。

就像战国时赵国的李牧,免战高悬、关门练兵十年之久,最后一战歼灭匈奴十几万人,平定边疆。

战争的结果要能有效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并同时增强自己的力量。

杀死一千,自损八百的事不能干。

孙子的思想,做任何事之前,一是考虑风险,二是考虑代价,第三才考虑利益。

《孙子兵法》的出发点是处处以失败为假设前提,其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决策,都是围绕避免失败,减少代价,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等待一战而定。

4胜利是最终目的

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胜利,而不是打仗本身。

所以不要总想着打仗。

他认为有两样东西最能驱使人犯错,一是利益诱惑,二是焦虑。

人们常常“见利忘害”,见到利益,就难免“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一焦虑,就想有所动作,你要他非战、非攻、谋划、等待、忍耐,他怎么能坚持得住?其结果便是天天研究,频频动作,反复折腾,做多错多,No Zuo No Die。

而且,孙子认为百战百胜也是问题,都百战百胜了,还在打,说明胜的质量并不高,没有解决问题。

他崇尚苦练基本功,直至能够形成绝对优势,毕其功于一役。

5重视战术

重视实力,不意味着不重视战术。

《孙子兵法》里最有名的话是“以正合,以奇胜。”这就是战术。

这里的“奇”不念[qí],而念[ jī],数学里奇数偶数的奇。奇数又叫“余奇”,预备队叫奇[ jī ]兵,已投入战斗的叫正兵。

出奇制胜的本意并不是大家平时所理解的用妙计、出奇兵。而是正兵先打,关键时刻再“出奇”——投入预备队来制胜。

而且,只要出战,必须有正、奇。想当年霸王项羽退到乌江边时,只剩下20多人,还要分出正兵和奇边以相互照应。

6诡道不重要

“兵者,诡道也。”《孙子兵法》里的这句话,误了很多人。

其实,所谓“诡道”,“兵以诈立”,在《孙子兵法》中只是细枝末节。

以足球为例,诈是假动作,但你不能只练假动作。兵以诈立,但你若把这当成了价值观,认为诡诈之人才能成事,那就是自欺欺人,把自己诈进去了。

7知己知彼,关键是知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无人不知。但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过于看重了解对手。

其实知己知彼关键在于自己,因为做到不失败的关键在于自己。自己强大了,自己不失误,别人就无奈何你。

光想着知彼,没准一不小心着了人家的道儿。

8走些弯路是必须的

向学习别人是必须的,不过要提防“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看人家能成功,你却学不来,那是因为你只是在照猫画虎,只学了个表皮。你不具备人家过去十几年几十年的功力积累。

所以还是要认认真真的做一些基本功。

当然,弯路也是路,冤枉钱也是钱。不走弯路就没有路,不花冤枉钱就花不了正确的钱。

总之,《孙子兵法》不是一部胜战秘笈,而更多的是一本让你踏踏实实认知、做事的书。

当然,这并不否认它是一本智慧之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