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2 看牙
牙齿的状况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听说,在美国你一开口露出牙齿就能暴露你的身份和阶层。收入优厚的美国人,对牙齿的爱护有一种偏执。一口整齐健康的牙齿,不仅是社交名片,更形成了一种阶层符号,体现了他们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方式。小时候看外国漫画,很多都是关于牙医和病人的,最开始学英语就接触到dentist这个单词,那时候还觉得奇怪,外国人的故事怎么这么多是跟“牙齿”相关的。现在才真正明白,这确实是生活水平的象征。很少看到富人的牙齿是黑黄不全的,你也很难想象偏远农村地区的父母会带女孩儿去牙医或者矫正长歪了的牙医。农村的老头老太太到了七八十岁的年纪,一张口不是牙齿尽失,就是满口黑黄让人作呕。我们都习以为常,以为老人就是这样,有个词不就是“老掉牙”嘛,言下之意,人老了就该没牙。
也许是遗传的原因,我的牙齿非常的不好,大概在初中的时候,就开始掉牙了。但以我那时的家庭环境当然也是不具备看去牙医的资质和条件的。关于牙齿的最初记忆是小学,大雪过后,用手捧起落在操场上、台阶上的尚未被踩的干净的、松软的浮雪,装进塑料袋里,用铅笔盒拍压成冰棒模样的方块,当“雪糕”吃。现在想来,要是能有点白糖撒在里面就太完美了,但在当时这当然也是不具备的条件。这种雪糕,用牙齿嚼起来咯嘣咯嘣响,除了冰和凉,对味蕾全无刺激,牙齿简直被冰的要打起架来,但那时候却乐此不疲。
后来牙齿就开始慢慢变坏了。我记得那时候使劲咂吧咂吧嘴,就能把一个后槽牙咂出血丝,用点力气摇动一下,是一种隐隐的痛,不是很痛,反而有种过瘾的感觉。那时候根本就不懂这是一种牙病,也不懂得牙齿要保护,更不懂得要去看牙医。反而时常用手去摇一摇那颗牙齿,看看它是否要掉下来。后来渐渐的这磨牙就像炸裂的玻璃杯一样,一片片的碎掉了,最后徒留下一截像树桩子一样的牙根,滞留在那里好多年。
那颗牙齿为什么那么早就离我而去,直到现在我还是不得而知。我想一定是跟当初吃冰雪“雪糕”有关,道理其实很简单,我们都有过给玻璃瓶装热水,而玻璃瓶慢慢裂开碎掉的经历。我想,我的牙齿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小时候并不觉得牙齿掉了是件事,也不懂得这失去的可是恒牙,失去了就永远都失去了。甚至父母也从来没有关注过,只是惊奇的说:“怎么小小孩家牙齿就坏了!”
就是因为这颗过早失去的牙齿,我满口的牙齿开始慢慢变坏,先是对应的下磨牙因为失去了咬合关系,经年累月后开始变长,两边的牙齿则开始移位,牙缝越来越大,吃饭塞牙,咬合关系进一步破坏,越来越塞牙。
直到我自己有了经济基础,才开始我的看牙之路。找了最好的口腔医院,找了最好的牙科医生,补的补、修的修、种的种,用最好的技术和材料,治好全部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