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签约作者之路【停止更新】简书好文选刊斜杠中年

关于文章写作角度,你不得不知的几点思考

2017-07-04  本文已影响1011人  余老诗写作课
关于文章写作角度,你不得不知的几点思考

但凡有思想、有主题的文章,都有一个写作角度的问题。从表层看,写作是表达;从深层看,写作是呈现思考的角度

每一个角度,都会打开一扇窗,同时关上一扇窗

表达是件奇妙的事,人要借助表达使心中内隐之意得以敞亮;另一面,心声一旦借着文字飞扬而出,看不见的墙却又横亘起来。

如同农家自造院墙,独门独户,隔出了一个自在空间,却也失去了超越眼前的视野

打开的同时是遮闭

一篇文章,亮出这些东西的同时,又遮掩了那些东西。这是任何一篇文章与生俱来的不足。

为什么呢?

1.横看成岭无法成峰

苏轼有诗云: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你发现了吗?当我们横看时,就无法“侧目”。因我们只能站在一个位置,一个角度

从时空的角度说,我们无法同时占有两个时间和空间的交叉点。

举例来说,现在我在简书写文章,意味着我这一刻无法在百度看论坛。

有人也许会提出,我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

没错。可那依然是你自己的角度。你无法“侧过身来”,站在不属于你的角度去看问题。

我们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区别就在于,世界的边界远近不一。但没有绝对的对错。

卜算子·咏梅
宋 ·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寂寞、凄苦、高洁,甚至孤芳自赏。这是南宋陆游笔下的梅花。投射出古代社会一个性格孤高、坚贞自守,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崚嶒傲骨文人形象。

陆游看到的是什么?

他借助手中之笔写出了什么?

山园小梅·其一
宋 ·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占尽风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林逋借助梅花,看到了什么样的世界?

淡远,幽清,独居为乐。与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相比,显得“小我”,难怪要被后人指责“整体人格消退”。

同样咏梅,陆游见到的是梅之执著与坚守,林逋所见却是孤幽、退隐、自得其乐。

境界之高低,情怀之大小,不言而喻。二人眼中的梅花,皆因各自不同的志趣与追求,风骨各异。敞开一面,遮蔽一面。文字在营造意象时,也只能“网开一面”。

站在自己的角度“横看成岭”,却无法侧目成峰。

2.远近高低只能其一

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这是站在读者角度而言。作品诞生之后,如何解读那是读者的自由了。事实上,读者的自由也是有限度的,那就是对作者创作的尊重。

作者在现实世界和艺术创作中,受着各种限制,“远近高低”只能居其一。

就拿公众号“咪蒙”来说,经常被人诟病,说它尺度过大、令人咋舌。但无论如何,这是它的选择,选择的背后是你我未曾看见的现实桎梏。

对“远近高低”的选择,各有各的生态环境,不可强求。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蛤蟆貌丑体笨,“想”是它的追求,栖身于杂草瓦砾间,只能选择“想”。

话说回来,“精英骨干”的选择就一定“高大上”而被人称道吗?

不见得!拿写文章来说,学术研究,讲究科学严谨,力求创新。

可也因为力求创新,站在前沿,被大众说成是孤芳自赏、不接地气。科普文比起学术论文,读的人就要多得多。因为科普文相对更“接地气”。

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历来为人称颂,可事实上我们欠经典太多。读的人少,读得懂的人更少。诸君与我尚需努力。经典做出的选择,就是要成为穿越历史迷雾的幸存者

你看,远近高低,各有选择,你无法“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正因如此,高明的诗词大家总想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当然,追求的丰满总是多过现实的贫瘠。

文字是堵墙,该如何去翻越呢?难!实在是难。只能尽力追求。

1.跨界学习,修炼内功

说起学习,总是那么令人激动。光阴荏苒,终身学习的年代里,我们该如何有效学,不断进,能致用呢?

学习的好方法不胜枚举。

从本文立论角度出发,个人浅见,不妨借用“跨界打劫”的说法,来个跨界学习

其实也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历来就有很多有识见的大师大神,提出“文理结合”“古今结合”“中外结合”。

季羡林先生就曾提倡,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

这四个贯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从写作的角度说,不光要学文学、历史、哲学等内容,更要各门类知识兼顾。鲁迅先生就赞同“什么书都要读一些”。

2.避免偏激,打磨外形

在学术研究领域,有一种说法叫“片面的深刻”。说的是啥?其实就是一种偏激。

某些时候,学术需要这种“偏激”,因它是一种深刻。

自媒体时代,文章写就,发布于各大平台,若不是学术探讨,我觉得还是尽量避免偏激为好。

用语和缓。

有洞见的话,娓娓道来,无需一棒子将人打死。毕竟,你的角度无法鸟瞰全部。

措辞留有余地。

说话过于饱满就会走向残缺。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但凡必定、百分百、完全、彻彻底底一类的词慎用

见识有限,勉强提出这两点,权当建议。看官们可激扬智慧,自行发挥,于文后留言区指教

行文至此,难道我不也是一种自我的立场,自我的言说吗?

是。因为我也很难翻越文字这堵厚实的墙。

写作是一场修炼。内外兼顾,才能让打脸的文字,阻隔的城墙,尽量温柔以待、欠身礼让


写作精进人生!愿在文字彼岸深情相遇。

承蒙厚爱,不甚感激!

转载、合作等事务请联系我经纪人  bingo_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