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我们可不可以不悲伤

2018-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Flora早早

      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曾经让自己愤怒,悲伤,感觉痛苦不堪的事,经过时间的冲洗,你将不再记得曾经的悲伤愤怒,甚至已忘记了曾经为何会让自己失控,也可以从悲伤中抽离。

      你还记得上次自己情绪失控是为什么吗?你还记得自己上个月情绪失控是为什么吗?如果你记得那你还记得自己三个月之前情绪失控是为什么吗?有没有回忆越来越吃力,记忆越来越模糊,如果你还记得曾经自己为何悲伤,那么假设三个月前当时你的悲愤等级为10级,现在还剩下几呢?

      一档情感调解栏目中一对小夫妻,因日常琐事吵架,最终无法和解闹到法院离婚,调解中问双方,你们吵了这么久,那这次到底是因为什么导火索使你们彻底爆发,两人思索很久说,是因为挤牙膏,从中间挤还是从下边挤,他们自己讲述时声音已减弱,不论出于羞愧起因较小还是别的原因我想说出的同时他们已然在反省之中,可见愤怒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不论是爱情、亲情、友情甚至生活的点滴中,一旦被愤怒和悲伤冲昏了头脑 ,轻则伤肝动气,重则付出生命和鲜血的代价!

      佛语讲:大悲无泪,大悟无言。人其实遇到真正悲伤到极限的事情是无泪的,似乎呈现的是一种空的状态,当你对事情本质大彻大悟时,你是无言的,凡事都可一笑置之。《奇葩说》有一个辩题是:有一杯忘情水,你喝吗?其中一位辩手说了一句话:化解悲伤最好的办法不是忘却它,而是面对它与它和解。

如何和自己的悲伤愤怒和解呢?


第一步:存档悲愤

    《爱情公寓》中的一对恋人悠悠和关谷,有一个剧情是两人正在吵架,曾老师的节目要开始了,于是两人开始存档,直到有时间了再读档继续争辩,而不影响两人现有的感情,后续两人再读档时彼此已没有当时的愤怒,彼此能够更多的体谅对方,情绪不再,矛盾自然而然得到化解。其实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如此,存档悲伤愤怒的最好办法就是沉默,当我们意识到情绪即将失控,请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以沉默代替口无遮拦,以沉默让自己逐渐恢复冷静,告诫自己我需要时间与自己对话,请先不要抛出愤怒。

第二步:不再抱怨

      经过第一步之后很多人依旧觉得憋屈,心情好似北京的雾霾天一般毫无光明,即使忍住了悲伤愤怒,人的本能依旧想要抒发心中的愤恨,通过和朋友或者家人等抱怨,想要达到心理缓解的效果,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快乐和喜悦与人分享时,可以成倍的增加,悲伤不一定。你的诉说抱怨其实是想找一个能够倾听,理解和包容你的人分担悲愤,但是如果你抱怨的人不理解你,或者对你酸言酸语,你的悲伤会因此更加沉重,那抱怨有什么意义呢?每当你抱怨一次其实都是再重复的体验悲愤的过程,因此,在你未能与自己和解前请保持沉默。

第三步:与自己对话

      往往我们悲愤的原因,其实自己都不是很明白,所以我们要学会与自己对话,前提是我们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首先你要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然后再去探究悲愤的背后,我们真实的意图是什么?如果因为别人的不尊重,别人的误解等等原因,其实都有解决的方法,世界不由你掌控,别人的想法不由你掌控,但是我们可以掌控自己,别人对你不尊重是否是我们不够优秀,未曾得到别人的赏识,那我们就去提升自我价值,别人误解是否是因为我们未曾表达清楚,或者中间有其他误会,那么就去找出根源还自己一个清白即可。当我们清楚的知道我们到底为何悲愤,一切都迎刃而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认清并改变自我。郭晓冬的妻子程莉莎在节目中有一句话我非常欣赏:我活的就是我自己的心情,别人怎么看我我不在乎,生活就是我自己的。这何尝不是一种洒脱和坦然。

第四步:和解-走出悲愤

      当我们找到问题的源泉去解决它之后我们便会觉得晴空万里,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正能量的活动来使自己不沉溺于悲伤,比如健身、跑步、游泳、参加公益活动等等。很多时候我们感到悲愤是因为我们的眼界格局小,想一想比河流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宽广的便是人的胸怀!《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应采儿对颖儿说过一句话:生死是大事,其他的都不叫事。微博中曾看到一位国外的奶爸教育自己的孩子:你可以有任何的情绪,但是你要尊重他,并接受他,然后给自己一点时间,但不要沉溺于悲伤太久,因为无论如何我们依旧那么深爱你!是的,如果读者们不论你们有任何一种情绪,请接受他,但不沉溺于他,和自己的情绪和解,这样阳光才能照进心房。

第五步:读档悲愤,一笑置之

      最后给读者朋友们分享一个我自己的小方法,我会有两个小本子随身携带,一个是非常精致的本子,用来记录我能够控制情绪的时刻,送上自己一颗小心心。另一个小本子类似于便签纸,随处可丢,用来记录什么事情让我感到悲愤。每月的月底我会读档一下我的悲愤,最终我发现我记得的寥寥无几,而我的小心心越来越少,因为我已不再轻易愤怒,只是一笑置之。不知道我的方法对你有没有用呢?(* ̄︶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