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回國見聞2 - 關於手機

2017-05-11  本文已影响138人  書旅

美國和中國,越來越像兩個平行而只有一點相交的世界,人們雖然都有手機,生活都得靠互聯網,卻活在兩個不同的軟件生態環境裡。這裡聊聊幾個不同的體會。

傳說中上海的先進,沒有親身體會過,想也沒用。知道國內手機的厲害,去年回國時,便在廈門開了個人銀行帳號,微信與銀行掛勾。又辦了手機號,回美之前,停機保號,便只留著那小小的中國電話卡。今年國內家裡有事要辦,便在回國之前,向朋友借了一個備用手機,作為中國電話使用。

朋友可能要問,既然美中兩個手機卡,為何不只帶一個電話就好?說來有趣,也與那美國手機的使用習慣,和電話商營運方式有關。美國幾個大的手機商,費用都是包月,語音通話,數據流量大都無限制,我用的T-Mobile,4GLTE每月的數據量是4GB,用完之後還有3G的無限制帶寬,家庭計劃,每月一條線只花了不到$30元,過去十年使用手機,從不必記住流量問題,當成家裡電話打,其實使用量很少,就圖省事。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只要免費就不必記住話費,生活少了一件事,習慣了包月無限制的手機生活。

T-Mobile還有一個好處,在140個國家裡漫遊,除了國際電話,數據流量都是免費,這樣一來,我的蘋果手機,到了中國機場,連關機都免了,直接聯上中國移動,微信和手機短信,可以隨時與美國聯絡,微信跨國,用來極為方便。

這下一來,麻煩的只剩中國手機電話,還要換卡。蘋果手機無法一機雙卡,若換來換去,頗為麻煩,電話與數據線兩者挑一,我寧可選後者,主要還是因為無限制。於是美國手機,在中國承擔了上網,微信,微信電話,和與美國短信聯絡的諸多功能。另外一個備用電話,用來收發中國電話和短信。中國的手機商,還真不如美國,按月語音通話包,還按分鐘數,去年回國,第一次用國內手機,與同學聊起話來,煲電話粥,兩下就快打光,於是注入百元,以為是自動充值,沒想到分鐘數還在減,又注入百元多次,後才發現,根本無濟於事。套餐的通話量每個月可都是固定的,超過了就要按分鐘算,這下一來,倒是還要提醒自己,便感麻煩。若是手上美國手機,換成中國卡,沒法無限上網,倒是很虧。

因為美國的手機商給的流量大,出門從來不用他人Wi-Fi,也是一個習慣。國內到處都提供Wi-Fi,也和手機運行商,給用戶的流量限制有關。

美國的生態圈是谷歌系統,從上網查詢用Chrome,數據短信用Hangout,到日曆提醒,gMail電郵,谷歌地圖,到YouTube視頻,全是一套系統。無奈谷歌系統在國內不能用,只能臨時下載手機百度代替Chrome,QQ電郵箱代替gMail,百度地圖代替谷歌地圖,等等。

除了谷歌系統,美國和西方人習慣用的社交工具包括Facebook(臉書),Twitter(推特),Instagram,和Snapchat,日本,印尼,新馬泰人喜歡用Line,韓國人喜歡用Kakao/Daum, 香港台灣人喜歡用WhatsApp,這些手機應用,包括雲端存儲軟件如DropBox, Box.com,Google Drive,  Mega等,國內是不能用的 。至於微軟的OneDrive/SkyDrive,和蘋果的iCloud,我不曉得,估計國內用的人也不多。中國目前的網絡服務,看來已經讓老百姓自給自足,根本不需要國外的服務。

谷歌系統服務在國內不能用,上網查詢就十分不方便。美國手機只要連上國內Wi-Fi,Chrome瀏覽器上,任何查詢立馬停頓,如果關掉Wi-Fi,同一個手機,用漫遊切換到的中國移動,便可以上國外網,就跟翻了牆後一樣,不知何故,總之是好事。我的飛機晚點,在gMail和Google Now收到通知,便是如此才知道的,如果始終用國內網,便無法與境外航空公司聯絡,很不方便。看來以後回國,美國手機,不能不帶。

作為美籍華人,通曉中文,又從事IT的熟練手機使用者,我在中國,仍需要不斷學習,若是不懂中文,不了解國內手機及軟件的國外遊客,尤其年長者,估計遇見的挑戰更多。中美兩個信息生態圈,果然平行的多,相交的少。從這點來看,微信起到了搭橋作用,實在了不起。

中國是高度依賴手機的國家,摩拜單車,滴滴打車,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無數應用軟件,在普通市民手機上,提供了日常生活中,幾乎所有需要電腦解決的大小事。既因如此,國內人的電腦擁有量,逐年減少。我的許多朋友,對於桌上電腦,手提電腦,平板電腦,都很陌生了。一個大屏幕手機,就是他們的一切。

雖然蘋果和安卓的網上商店,中美都能訪問,但不是每個國內的手機應用軟件,在美國都能使用。比方說,好友勸我用喜馬拉雅FM聽書,代替MP3,軟件下載容易,註冊時,卻要手機確認,人在美國,若不保留國內手機,開通國際漫遊的話,的確很難註冊成功。其他軟件,凡是要手機驗證的,都會遇上麻煩。自己雖然精通電腦,對於這個問題,至今仍是一籌莫展,沒有良方。

隨著中國互聯網手機系統,和各類應用軟件的完善,國人已經習慣人手一機,代替信用卡和現金,代替電視和電腦,代替相機,GPS和音樂播放器,高度集成的軟件一體化,從微信這個“超級軟件”可以看出。還有什麼事是手機不能做的?估計越來越少。相比之下,美國這裡的銀行和消費系統,仍是依賴信用卡,現金和個人支票,遠未達到中國的水平。

中國的手機如此強大方便,倒也存在潛在的問題,萬一手機丟失或被盜用,可真麻煩;至於個人隱私,看來只能全盤托出了;高科技的手機人生,不喜愛電腦的朋友,恐怕也得快快的學了吧,我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