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仓规划

读书笔记:数字化转型的道与术

2020-12-28  本文已影响0人  万学凡

如何支持上下游企业的网络协同

业界有两种主要的可借鉴思路:

一种做法是采用很多大型互联网公司都会采用的能力开放平台的形式,将企业自身需要的数据以服务的形式对上下游和生态企业进行开放,这样就能达到交互协同的目的,但这种方式更多是以企业自身的角度进行数据和服务的开放,上下游企业只能被动地接收相关的数据,再集成到自己的系统中,这样的业务联动过于呆板,数据流向往往比较单一。这也是当前很多企业实现与外部上下游企业业务协同的方式,主要围绕上下游企业所需的数据进行传输。这种方式对于上下游企业有一定的系统集成能力的要求,对于具备较强信息系统建设能力的上下游企业来说问题不大,但对一些本身不具备IT技术能力的小微企业来说,很难实现上下游的协同。

另一种做法是对上下游企业提供直接的SaaS服务,以数字赋能的方式给上下游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这样与自身的业务协同更为紧密,业务协同和数据智能发挥的效能更加显著——既能解决企业当前业务内外部协同的问题,也能为将来实现更远大的产业链协同打下基础。

IT系统建设的分析

传统企业IT系统建设步骤如下:

1)一般企业的业务部门会针对当前业务发展或者遇到的问题向企业的IT部门提出系统建设的需求。

2)企业的IT部门在接收到业务部门的需求后,会协调IT部门的相关同事到业务部门进行需求调研,并整理出需求说明书。

3)有些企业会采取招投标的方式招募合适的IT解决方案提供商进行IT系统的建设,也有部分企业IT部门自身就有开发团队,完全由企业的IT部门进行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最终组建起IT团队与业务方一体的项目组。

4)按照软件系统工程的流程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工作,项目团队最重要的建设原则是尽可能用较少的资源投入,在计划时间内实现对应功能,达到系统上线和项目各个阶段的验收标准。这样唯系统上线和验收为标准的项目开发模式很难考虑系统的扩展性和持续发展性,这会为后续发展带来隐患。

5)随着一系列准备工作就绪,系统顺利上线并进入运维状态。开发团队撤走大部分开发主力,留下少数人员配合企业IT部门进行系统范围内的小型修修补补,一旦有大的功能更新需求,则启动该系统二期项目的建设工作,开始一轮新的系统建设流程。

这是很多人对系统上线理解的误区,系统上线本质上只是对前期收集到的需求的实现,当系统上线后,需求的变化和调整是一直持续存在的。

这样的IT组织形态刚性有余,韧性不足。在业务需求明确,追求业务规模化、效率最大化的情况下,采用传统工业时代的流程化IT系统建设能很好地满足需求;然而,一旦外部环境的需求多变,需要更灵动的业务响应,甚至在面对不可预测的业务打击时,这套系统建设的弊端就会暴露出来。

系统韧性不仅体现在更快捷的业务响应上,也体现在企业受到不可预测的打击后,还有能力利用原有的能力迅速展开有效抵御和反击,不仅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甚至能在危机中实现企业的华丽转身。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就是平台化思维,数字化企业就是平台化企业。要解决传统企业组织架构的问题,可以参考阿里巴巴的中台架构的做法,将组织架构遵循三个原则进行优化调整:数据透明共享,组织设置尽可能以业务为导向,保持高度的认知统一。

同时我们需要定义一个完整的业务运营参考体系,使得企业价值链中的所有IT业务活动自动化、智能化、使得业务更加透明化,并具备可追溯性,确保来自不同技术供应商的业务运营解决方案的互操作性,本质上就是在整个价值链条中打造一个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运营模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