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如歌缘分的天空我手写我心

大通古镇

2019-07-29  本文已影响9人  文文稚稚

今年三月份,我和爱人陪爸去郊区政府办事(老洲镇于2018年划铜陵市郊区),有幸去了趟大通古镇游玩。

大通古镇,名澜溪,建镇已有千年,历史上曾是一座名蜚中外的江岸重镇,为安徽四大商埠之一。它分为和悦街和澜溪街两个历史街区,隔江向望,一江两岸,各具特色。大通镇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位于铜陵、池州、安庆三市交汇处,距铜陵长江公路大桥2公里,距佛教圣地九华45公里,距黄山82公里,是安徽省“两山一湖”的北大门、大九华的头天门,也是铜陵西南及周边地区重要的商贸、文化、物流中心。

大通镇与老洲镇一江之隔,与老洲小轮码头比邻,儿时在老洲时,大通是我们心目中的小上海,在那里没有买不到的生活用品,没有吃不到的特色小吃。去大通比走亲戚还方便,一毛钱小轮票,上午去下午回来特别的方便,书刊杂志,竹器用品,时令果蔬,锅碗瓢盆应有尽有。

虽说是一毛钱小轮票,对于儿时的我们来说也是金贵的很,我们学会了逃票,混票,钻栏杆,省下一毛钱买油条,糍耙,或包子馒头和小人书。

馨秋,学芝,小美子,三毛子我们是最好的儿时玩伴,经常结伴同行。学芝大姐家在大通煤建公司,离小轮码头不远,大姐家是我们的客栈,大姐把我们当亲妹妹一样看待,吃的喝的玩的,还有看不完的小人书,在那里,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自由自在。

记得有一年大通端午节举办大型龙舟赛。全国各地商贩齐集大通镇。端午节那天大通街到处人头攒动,遮阳伞像五艳六色的汽球遍布街头巷尾。彩旗,彩带,迎风飘扬。江面上锣鼓喧天,号子声响彻云霄,一艘艘金黄色的龙舟,在江面上你追我赶,向箭一般向终点冲刺。大通、和悦洲两岸人山人海,到处都是人挤人,人挨人。小商小贩,地摊小吃从街头摆到街尾,门四通八达的巷道都挤满了人,买的卖的,讨价还价的热闹非凡,我买了件本色布包的一留排像葡萄粒样扣子的大红褂子,上海佬式的小脚裤子。我爱不择手,这么时髦的衣服,在铜陵市跑断腿也难找到

现在的大通镇非同往昔,以成为为数不多的长江水镇特色旅游景点。

停好车后,我们先去的是澜溪街。远远看见了江边一座新建的牌坊,它仿佛告诉我们,已然身处这座古镇,欢迎光临,静静的等待着游人去探索去发现,牌坊左边搭健一溜排长廊坐椅供游客休息,聊天、观赏江面景致。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方巨石,上面刻着红色的“大通古镇”四个大字,和四A景区标致,巨石旁鲜艳的桃花伸出热情的双手,迎接我们的到来。巨石前游人忙着拍照留影,不枉到此一游。爸爸有点留,我让他在长廊休息喝点水,我和爱人急不可待的去街上了。

街上青石板铺就的长长的路,两边是古色古香各具特色店铺,几家店铺门前横躺着假寐的大白猫或懒洋洋的小黑狗。江鲜小杂鱼门前围满了尝鲜的人。店门前挂满了腌制的长江鲜鱼,略大点的挂成了一排排一队队,寸把长的江鲜鱼白白净净,摆放的整整齐齐在晾晒。我也挤进去买份小杂鱼尝尝鲜,味道确实不错,老点火的香脆,入口即碎;嫩火的,味美鲜嫩可口,夹皮带骨越嚼越香。还留了几条给我爸尝尝鲜。

工作日,街上行人不多,有三五成群的游人,也有十几二十人成组的旅游团队。有围着一个小木桌在悠闲打扑克的人。一些老商号和祠堂的字号标志依稀可见。报馆、银楼等建筑物的遗址让我好像置身电视画面中,到处都透着休闲安逸的气息。

大通镇标致性建筑物,古镇的钟楼还依然挺立在那,比过去更显目,耀眼。它立于高处,身姿挺拔。守护着小镇,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钟楼不仅是大通镇的标志性建筑物,而且是中西宗教文化交流的见证,成为外国教会在铜陵地区留下的唯一西方宗教历史遗存,见证着东西方文化的变汇融合,成为一大特色人文景观。

古镇上最俱特色的老理发店,依然健在。它经历近百年时光,店铺从头到尾,面貌和店的风格都没变,能看到墙皮快脱落,梳妆台已斑驳,古老的条凳和石碑、清朝的剃须刀、天花板随时都要脱落的木片,无不提醒着这家店的久远,早年间从英国、意大利进口的镜子、椅子,在当时一定很有格调,毕竟处在繁华的通商口岸地段。

因天气沉闷热,怕爸爸身体吃不消,我们就没去和悦洲了。半天的游览只一晃而过,留在记忆里的是古镇的淳朴民风和古老的建筑。

时光荏苒,古镇曾经的繁华化为斑驳。如消逝的年华,岁月无声。

大通古镇 大通古镇 大通古镇 大通古镇 大通古镇 大通古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