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混混
第一集➕第二集
何谓理论?
理论≈哲学
理论:对现象的抽象、分析、概括
1. 深入思考能力(反思、批判)
2. 分析现象背后本质(解读、阐释)
3. 乔纳森-卡勒
理论是分析的话语
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
理论具有反射性思维的思维
理论是跨学科的
何谓文学理论?
1. 文学的“哲学”
a. 作者之意vs读者之意
b. 你是否看到一只鸡?
| 你眼里看到了什么,主要是基于你的经验,经历,认知etc
c. 随意解读vs科学解读
| 随意解读要基于文本
d. 阅读为何
反思
接受
2. 评判作品背后的价值系统
3. 提供解读作品角度、方法
4. 垮学科性
| 哲学
| 心理学
| 语言学
| 社会学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1. 文学四要素《镜与灯》
第三集:文学理论研究的五个方面
文学本质论
文学是什么?
1. 文学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
| 本质主义:现象➡️本质
| 反本质主义:现象不等于本质
反本质不等于无本质
文学本质:文学性(使得一个作品成为文学的那个特性)➡️俄国形式主义,雅格布森(提出)
2. 文学性
a 文学的存在方式
物质❌
精神✅
b 文学的四个维度
1)维度1:审美、文化
| 真、善、美
文学与真:➡️真实➡️真实感
文学与善
文学与美(最高追求)
美学(学科)
审美(活动)
美的本质:无功利
康德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无概念而具有普遍性
黑格尔
| 作品:《美学》
人本质力量的最大化
理念的感性显现
| 理念(来自柏拉图,其实表达的就是本质):洞欲、床欲
2)维度2:语言、符号
1>语言的基本特征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能指&所指【具有任意性;约定俗成性】(有点类似于“形式与意义”)
| 能指:符号本身
| 所指:符号指称对象
语言&言语(language与parole的区别)
| 语言:词汇系统、语法系统
| 言语:日常个体语言活动
组合&聚合
| 组合:横向句段关系
| 聚合:纵向联想关系
罗兰巴特《神话学》
语言本身就是一个世界
语音
文字
2>语言与话语
福柯(提出“话语”的概念):《疯癫与文明》、《规训与惩罚》、《知识考古学》、《词与物》
语言:交际工具
话语:语言的社会存在形态
说话人:身份地位etc
受话人
文本
沟通
语境
3>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区别
| 文学语言:陌生化(传递感受)
| 日常语言:自动化(传递信息)
文学语言是陌生化的语言(什克洛夫斯基)
| 陌生化的本质是让熟悉变得陌生,为了增加感受时间、难度(主要传递的是感受,不是结果)
文学语言表达方式:细节➡️对生活敏感
文学语言具有非指涉性(伊格尔顿)
| 非指涉性:多义性
语表的具体性
语里的多义性
文学语言具有拟陈述性(瑞怡慈)
虚拟性
情感表现
区别
文学语言是陌生化的、非指涉性的、多义性的、虚拟性的、情感表现、内指性的、可感性、深度、生成性的
日常语言是自动化的、指涉性的、确定性的的、现实性的、信息传递、外指性的、非可感性的、浅度、惰性的
4> 文学对语言的超越
言不尽意——《老子》
得意忘形——《庄子》
文不逮意——《文赋》
意翻空而易奇,意征实而难巧——《文人雕龙》
原因
语言:公共性、普遍性
思想:个人性、私人性
超越语言方案
自动化写作:布勒东➡️精神分析
| 自动化写作:意识流小说
意生言外,意外之象
3) 维度3:情感、形象
文学创作根本动机:抒情
抒情方式:借助形象
物象
| ️情感
意象
| ️情感
意境
形象:客观事物特征与主管情感结合
形象具有概括性➡️强化特征;激发联想;读者自由创造、想象;激发读者的感受力
eg:秦时明月汉时关
4)维度4 :想象和虚构
文学是一种假定的真实
朱辛:“逼真的幻觉”
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德国:布莱希特➡️“间离化”
文学活动论(世界)
1. 文学与意识形态
a. 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经济基础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实体性:军队、政府、集体
观念性
哲学、宗教、文学、艺术
政治、法制、道德
b. 关于意识形态的三种含义
学科:18世纪,特拉西
马克思
贬义:虚拟意识➡️洗脑,控制
中性:观念系统,观念体系
c. 阿尔杜塞的意识形态理论
1970《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国家机器:军队、法庭、暴力…,随处可见,公共性的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宗教、教育、家庭、工会、传媒、文化、体育…, 非暴力,隐形、私人性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功能、目的
自然化
| 从来如此,便对吗?
合法化
意识形态的运作方式:建构个体为主体
核心:建构个体与现实的想象关系
个体询唤为主体
个体要对主题臣服(subject)
| subject:要想成为主体,就要先服从
主体与主体的互认
意识形态是一个“镜像序列”
法国 拉康“镜像阶段”
意识形态没有历史
d. 症候阅读➡️挖掘作品中意识形态
表层
深层
2. 再现与模仿(此处的“世界”指的是“自然”)
a. 作为艺术理论的“再现”(表位)
再现:外部事物在作品中的呈现
影响“再现”的几个因素
媒介及其文化规定
再现的编码层面:文本
文本细读➡️形式、结构、修辞、音韵
再现的社会层面:生产机制
从文化生产、文化消费角度研究
b. 模仿说与镜子说
柏拉图:床喻
理念世界➡️真实世界
现实世界➡️对理念的模仿
艺术世界➡️模仿的模仿
问题
忽略艺术家的创造力
模仿的对象
表象
本质
二元关系
原本——摹本
世界——艺术
亚里士多德:《诗学》
创作过程是模仿过程
现实:个别与一般
诗比历史更真实
| 此处的“诗”不仅仅只是诗歌,还是文学,艺术etc
诗: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本质、规律
史:描述已经发生的事➡️个别、特殊
镜子说
文艺复兴:达芬奇
绘画艺术就是一面镜子
文学用语言影射自然
艺术水平与模仿的准确程度成正比
真理符合论➡️真,美
c. 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
现实主义
18世界末-19世纪初
文学作品对现实能动的反映和再现
揭示社会生活本质规律
自然主义
19世纪后期
强调“客观的真实”,“科学的真实”,文学对自然条件的复制、记录
| 用科学家的眼光去再现
注重环境描写
3. 表现与抒情(世界与情感)
a. 作为艺术理论的“表现”
强调表现:主管情感表现,自我内心体验的表达,克罗齐:直觉即表现
突出个性、创造力、想象力、天才在作品中的作用
主体创造能力(迷狂说)
自我表现蕴含着一定的社会内涵➡️评价、信仰、思想
创造性选择、组织、抒情话语
抒情:超越原发情感➡️抒情是情感的释放,更是情感的构造
文学创作论(作者)
文学文本论(作品)
文学接受论(读者)